在知识产权审判二十年涉互联网经典案例 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3.12.2015  14:2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各位嘉宾来到海淀法院,参加知识产权案例新闻发布会,与我们一起回顾海淀法院知识产权审判走过的二十年。我受鲁为院长委托,代表海淀法院,对各位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从两间办公室发展到两个庭室、十个数字化法庭,从全年收案仅有50件发展到全年收案突破6000件,占北京市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案件的30%。二十年间,海淀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从零开始,逐步发展壮大—— 二十年来,我们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脚步,抓住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1995年,被最高法院确立为全国首批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基层法院,系全国最早成立的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之一;2011年,被最高法院批准审理部分专利民事纠纷案件;2012年,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基层示范法院;2013年,被北京市高院确认为全市唯一一家进行知识产权综合审判“三合一”试点的基层法院,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审理知识产权案件为主的派出法庭——中关村法庭。 二十年来,我们始终不忘“与时偕行”,通过审结一批经典案件,努力为全市乃至全国知识产权审判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首例署名权纠纷、首例卫星电视播放权纠纷、首例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首例抢注域名纠纷、首例搜索引擎著作权纠纷、首例博客著作权纠纷等“全国首例”案件;北影录音录像公司诉北京电影学院《受戒》电影侵犯作品专有使用权纠纷、陈兴良诉数字图书馆著作权侵权纠纷、韩寒诉百度文学作品著作权纠纷、周志全等经营思路网侵犯著作权罪案等经典案件,或是关乎彼时的技术发展,或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新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发展动力和规范依据。 二十年来,我们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知识产权法官:从最初的6名审判人员发展到如今的22名审判人员,我院知识产权审判队伍不断壮大,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多次荣获全国保护知识产权先进单位、北京市模范集体,多次荣立集体一、二、三等功;先后培养出以时代先锋宋鱼水为代表的多位知产法官,并为北京市各级法院输送了多名领导干部。 二十年来,我们的知识产权法官撰写出的一份又一份说理严谨、论证充分,对行业发展和社会规则的确立具有指引意义、对类案裁判具有借鉴意义的精品裁判文书:我院共有9个知识产权案例入选最高法院公报案例,韩寒诉百度案判决书、“桂香村”老字号品牌商标权纠纷案调解书等近十篇裁判文书荣获最高法院知识产权优秀文书评比一、二、三等奖。 回首,以为展望;温故,以为知新。在我院知识产权审判二十周年之际,我们择取了近十年知识产权审判中涉互联网的典型案例进行通报。这些案例中,有的率先确立了工具类软件经营者的正当商业模式,有的率先界定了信息存储空间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合理注意义务,有的率先从著作权、商标权、不正当竞争三个方面对网络游戏进行全方位保护,有的因依法打击了新型网络犯罪获评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知识产权十大案例。这十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院知识产权审判近年来为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鼓励自主创新所作出的努力,既是对我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总结和回顾,亦意在与各位同仁互相切磋、交流审判经验,共同分享,共同进步。 回首二十年,从零基础到成功打造出了知识产权审判品牌,我们为我们曾经的探寻和努力,以及仍在持续的坚守与付出感到骄傲!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居首。上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发表演讲,表达了中央发展互联网经济、构建互联网秩序的决心。未来,信息化发展将不断深入,知识产权经济将更加蓬勃。与此同时,互联网世界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知识产权经济领域权利义务边界不清晰等问题也将日益凸显。我区汇聚了全国多个大型互联网企业,涉互联网案件数量不断攀升。这些,都将给海淀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新的压力,但是,我们相信,挑战的另一面是机遇,压力的背后是动力。我们将继续传承海法知识产权审判的精神,勇为人先、敢挑重担,坚持依法办案,引导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引导知识经济在法治框架内繁荣发展,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出席。希望各位今后继续关心和支持我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谢谢大家! 海法法院 二○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