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工商局着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03.07.2014  18:36

  近年来,淮北市工商局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截至到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124户,出资总额221946万元,成员总数7603人。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成立和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一方面走进农村,提前介入专业合作社的培育指导,走近农民,与农民零距离的、面对面的接触、交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指南》送进村委会、专业市场和田间地头,增强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鼓励农户在发展小麦、玉米、蔬菜等良种培育和畜禽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成立专业合作社,发挥特长,抱团发展。不少农户了解了优惠政策和市场需求后,成立、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方面加强对合作社领头人及入社农民的培训,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开展岗前培训、岗中轮训。请专家、行家开办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课,到现场手把手地进行实践课,提高农民创业致富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组织走出去,参观外地的专业合作社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开展实用技术、标准化生产等培训。
  二、开辟绿色通道,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准入提速。该局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下放到基层工商所,在登记窗口放置农民专业合作社宣传资料,安排专人接待咨询,提供政策辅导,简化办照手续,实行申请、受理、登记“一站式”服务及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特事特办服务等。在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时,实行“七个一”,确保服务到位:电话咨询一口清楚、来人咨询一站说明、微笑服务一腔热情、名称查询一手操作、资料发放一口讲清、材料审核一审准确、办照时限一趟完成;做到”四个不”:不走弯路、不嫌麻烦、不收费用、不出难题。能办的速办、提前办,不能办的想方设法变通办。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宽松的优惠准入条件。
  三、实行跟踪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超前服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宽松的准入条件,跟踪服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保障。基层工商部门不仅在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时主动积极引导、指导,成立中也热情支持、帮助,在成立后更是深层次、全方位的关心、扶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地发展起来。积极开展回访活动,每月进行一次全面回访、每季开展一次重点回访,每年采取一次集中回访,从回访中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动态和静态,从回访中帮助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同时,帮助总结挖掘专业合作社成功经验,让专业合作社互相取长补短,以点带面,激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让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全社会。
  四、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一是积极开展商标帮扶活动。引导合作社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支持传统地方特色、独特品质的农副产品申请注册商标,并帮助指导规范使用,打响专业合作社品牌,推动著名、知名商标的创建,提高专业合作社“品牌”“名牌”效应,使专业合作社的“品牌”在全社会有口皆碑。到目前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商标35件,为提高专业合作社的品牌意识起到了推动作用。二是大力推进合同帮扶活动。通过为农民进行购销服务、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种养品种的调整,不断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模式,推动了农业区域布局优化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三是实施融资帮扶活动。在金融部门和农户之间牵好线搭好桥,以银行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之契机,引导、倾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给其输送新鲜“血液”。四是开展维权护社活动。通过设立维权站点、派驻联络员,完善受理投诉制度等措施,工商部门严厉打击向合作社销售假冒农药、化肥、种子、饲料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局依托12315平台,在乡村设立举报电话,不定期安排人员进村入户接受农民申诉。2013年,全市受理农民申诉23起,成功调解处理23起,挽回经济损失5万多元,立案查处农资违法案件12件,查扣不合格化肥、劣质种子等5600多公斤。    
  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淮北大地异军突起,呈现出经营方式多样化、区域分布产业化、产销自主化等发展特点,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