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钱省力 患者家门口享高质医疗

26.04.2017  09:04

  “要联系实际推动深化医改工作,决不能等、靠,尤其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精准健康管理到位,决不能出现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决不能出现‘小病大治’,浪费扶贫资源问题”。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后,安徽省卫生计生委立即组织召开了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传达习总书记视察途中的重要指示精神,并布置贯彻落实。一年过去,我省实施健康扶贫,全省因病致贫返贫户减少24.7万;已在39个试点县组成了86个医共体,覆盖率达90%;远程病理诊断系统上线,患者家门口得到专家的病理诊断;基层医院“医防结合”,从“治病挣钱”转向“防病省钱”。

  [优质治疗]乡村患者得到“金标准”待遇

  “韩文祥,男,68岁,病理号14781x,患者系吞咽困难数月伴加重一周来我院就诊,电子胃镜显示食管粘膜粗糙,局部隆起,活检5块送病检。”“根据讨论结果,我们的病理诊断为食管粘膜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伴癌变。”日前,安徽省立医院实时远程病理诊断系统上线启动仪式上,在霍邱住院的三位患者,由安徽省立医院专家做出了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具有诊断“金标准”的美誉,是临床诊断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很多基层医院难以把握,往往建议病人去上级医院就诊,导致病人往返奔波,耗时费力。

  该系统的上线,让基层医院的疑难病例能及时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实时远程会诊,极大地节省了病人诊断时间、降低了医疗成本。

  自启动医改以来,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助力分级诊疗,我省三甲医院纷纷组建医疗体,帮扶基层医院,开通预约挂号、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检验、大型设备检查与结果互认等多个绿色通道,并进行业务指导、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记者从安徽省儿童医疗联合体办公室获悉,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760名患儿通过医联体绿色生命通道转院至省儿童医院救治,其中6378名危重患儿经过抢救全部转危为安,康复出院患儿6179人,约有30%的患儿好转后转至当地基层医院治疗。

  [医防结合]基层医院转向为“防病省钱”

  为了让患者留在基层,小病不出县,我省在全国首创了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模式,也就是医共体,改革医保基金对医共体的支付方式,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超支原则不补,结余全部留用,为全国医改提供了改革经验。

  阜南县,县、乡、村重织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三级网;县医院托管乡卫生院;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医疗机构由“治病挣钱”转向“防病省钱”,从村卫生室开始“防病”。该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现有贫困人口10.9万,62%为因病返贫。阜南县医院128名临床医生对接帮扶14个乡镇的128个村卫生室,指导慢性病防治工作。而村卫生室为辖区居民免费体检、签约家庭医生、发放慢性病药物等等。

  柴集镇贾茶棚村村民钱文芳今年54岁,高血糖,一年要住院几次,花费不少钱,后来村卫生室医生指导她用药,免费发放药物,经过3个月调理,血糖指数降至正常范围,每年医药费明显下降,家庭负担也减轻不少。该县在县域医共体中摸索出的种种举措使得分级诊疗效果明显,2016年该县县外就诊人次与医改前相比下降了12.98%,患者负担明显减轻,发病率降低。

  [患者减负]半年时间,医共体内省钱达数亿元

  天长市是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4个示范县(市)之一,天长市人民医院、天长市中医院以及一家民营医院分别与基层医院结对,组建了三个医共体。天长市人民医院与21家乡镇卫生院、76家村卫生室结成医共体,医共体内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结对帮扶等,牵头医院医生与基层医生结成“师徒”,牵头医院的医生必须定期去基层医院授课或指导做手术。

  以前是医院多开药、多检查,医保就能多付钱,从而刺激医院提高医疗费,而在医共体内,医保调整为按人头总额预付,医院少开药少检查,节省下的钱医共体可结余分配。

  天长市卫计委主任杨辅仁介绍:“一个手术,在市医院开,结算后医保要支付4000元,在乡镇开是1500元,节省下的2500元,会转到医共体,最终医共体成员医院按6:3:1分配。”患者负担大大减轻,医务人员收入提高。患者留在乡镇医院,由市医院医生指导做手术,治疗得到保障,乡镇医院医生医技也得到提高。据统计,在2016年的半年时间里,我省40个医共体试点县,住院总费用减少6.38亿元,次均住院费用减少221元。记者从安徽省卫生计生委获悉,目前我省县域医共体已覆盖90%,2017年年内,我省县域医共体有望全覆盖。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