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省科技新馆可建成全省科学中心
作为安徽最宝贵、最具优势的基因,创新如何在未来实现体制机制的突破和产品成果的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我省真正意义上的金字招牌?1月15日下午,民进、科协、科技、 教育 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召开联组会议,为创新发展出点子、提建议。
打造科普 旅游 的新业态
“安徽是全国技术创新型试点省, 合肥 将要建成全国综合性科学中心,但我省的公民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的要求尚有差距。”委员周建强带来了一组数据:2015年全省公民科学素质仅为5.94%,合肥为10.2%,与北京的17.56%,上海的18.71%相比,尚有差距。
他认为科普有效供给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社会需要和公众需求,加强科普迫在眉睫。他建议,将科普产业作为合芜蚌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探索发展科普产业新业态,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有条件的支持对外开放,发展科普体验和科普旅游,形成科普旅游的新业态。
高科技走进市民 生活 ,量子通信、语音技术、可控核聚变、纳米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创新成果,也要尽快形成和转化为科普产品。此外,他还提出省科技馆的新馆建设需和合肥市科技馆功能错位发展,前者可建设成为全省的科学中心,“既有科普新技术创新成果的展示功能,也有技术成果的交易功能,同时兼有学术交流功能、科学教育功能为一体。”
建议成立我省科技创新联盟
“目前创新资源比较分散、创新工作多部门管理,建议设立安徽省创新发展协调委员会或办公室,制定全省创新发展战略规划、相关政策制度,统筹协调各种创新资源。”委员周军会上建议要针对创新发展建立更好的协调机制。
抱团发展、资源补位、相互支撑也是重要的一环。周军建议成立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依托省内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创新力量,吸纳域外专家学者和创新资源,成为安徽省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的支撑智库,进而构成我省科学技术创新的联盟,还可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的科学技术顾问制度,从大学、科研机构聘请优秀科技人员担任顾问,促进或推动决策科学化。承载创新使命和任务的将是具体的项目、平台、基地等。周军认为,目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已获批,全省要把握机遇、加大投入,争取国家更多支持,在我省的优势领域,如:新能源、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方面建成一批国际一流的科研基地、创新平台,“可否考虑支持合肥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国家制造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