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丰富多彩

16.06.2014  13:03

今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6月13日下午,由省文化厅、安徽大学主办的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及“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安徽大学举行。这是我省首次在高校举办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活动包括安徽省文化遗产摄影展和“黟县百工”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与会议、民谣音乐会、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公众考古开放日等,活动持续至6月17日。

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宣布2014年安徽省文化遗产日活动启动,省文化厅副厅长唐跃、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分别致辞,省文物局局长何长风主持启动仪式。省政府副秘书长吴行,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毅,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省民政厅副厅长叶如强,省财政厅副厅长吴天宏,合肥海关副关长张国强,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陈琮琪,安徽大学副校长杜先能,省测绘局党委副书记董宁 等出席, 安徽大学师生代表、文化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代表,省直有关部门、文化文博单位代表,黟县人民政府负责人等参加启动仪式和相关活动。

唐跃指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党和政府对文化遗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广大文化工作者肩负的历史责任,要自觉践行。在高校举办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既是开展文化遗产日宣传庆祝活动的一种创新,也是文化部门主动与高等院校加强合作,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具体行动。要“激活”、“养活”、 “用活”文化遗产,让我们共同体验文化遗产多彩魅力,共同享有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共同守望文化遗产美好未来。

黄德宽指出,关注文化遗产、珍爱文化遗产、充分焕发文化遗产灿烂的光辉,是大学应尽的责任。希望以这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挖掘、研究文化遗产资源,宣传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增强当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素质的历史使命感,唤起青年一代关爱和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和责任。

启动仪式后,各位来宾和师生们参观了安徽省文化遗产摄影展和 “黟县百工”展。随后,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签署了共建大学生素质教育、实习实践基地协议。

从2500多幅照片中遴选出的160幅摄影作品,集中展示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魅力,反映了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在“黟县百工”展上,匠心独运的徽州编织,难得一见的百工肖像,以及精美绝伦的江南布影等以及现场技艺展示,让人们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来自德国、台湾以及内地的专家带来了9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和圆桌会议,提供了安徽学子与海内外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3场民谣音乐会更是以别开生面的演出形式,深受高校学子的追捧。在含山凌家滩新发掘出土的环壕遗址开展了“公共考古开放日”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参观遗址现场临时展厅、内环壕发掘现场及凌家滩粮站考古工作站相关文物陈列等,前来参观考古现场有70多名来自中科大、安大考古专业的学生和市民代表,活动拉近了考古和民众的关系,这是我省首次将大型考古发掘现场向民众开放。中央、省及合肥市新闻媒体集中报道了主场及“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发放宣传材料,举办专题讲座,请特殊人群走进博物馆,将制作精美的展览送进社区、村庄、企业、学校和军营,许多民营博物馆当天免费对外开放,用切切实实的行动、丰富精彩的活动,切实拉近文化遗产与公众的距离,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
安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文化旅游工作
(本报驻安徽记者  郜  磊)日前,文化厅
安徽召开文化市场意识形态工作研判分析会议
(驻安徽记者 郜磊)为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