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再现“雾霾锁城” 秸秆禁烧任重道远

16.06.2014  10:22

  安徽广播网6月16日讯(记者:李娜、实习生陈梦圆)从昨天(6月15日)早晨开始,省城合肥再现“雾霾锁城”,空气中弥漫一股刺鼻的烟味,能见度极低。记者昨天(6月15日)从安徽省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了解到,昨天早晨9点,省城合肥10个空气监测站点8个为重度污染。

  从14日傍晚开始,合肥上空就已经开始出现雾霾,15日早晨9点雾霾达到峰值,合肥10个空气监测站点8个显示为严重污染,其中4个站点PM2。5数据爆表,超过500微客/立方米,一直到昨天下午合肥上空仍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很多市民不得不带着口罩出门:天气污染太那个,雾蒙蒙的,我都特别闷得透不过气来,哎呀污染太,眼睛像睁不开一样。

  据了解,本月7日前后,合肥市已经出现了一次雾霾天气,这次主要污染物和上次一样都是PM2.5。连日雾霾虽然和气压偏低,雨水稀少有关,但空气中弥漫的浓浓的烟味却让老百姓不得不再一次把焦点聚集在秸秆焚烧这个话题上。据了解,为防治秸秆焚烧污染空气,今年省政府制定了一整套严格考核措施,省级财政专门设立11.4亿元的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采取疏堵结合,以奖代补的办法,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秸秆禁烧工作。然而,起码从目前空气状况来看,禁烧似乎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空气还是照样污染。根据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结果及现场监察督查情况来看,5月20日-6月13日,全省秸秆焚烧火点960个,其中6月13号全省发现秸秆焚烧火点73个。

  合肥市民俞女士:觉得农民不焚烧也没办法,所以我还是想国家如果真的禁止不让焚烧,要想办法把农民的这些秸秆回收用在其他的地方。

  阜阳农民张先生:光讲禁止焚烧,但农民不焚烧又有什么办法呢,一味地禁止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秸秆禁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迫切需要,是兑现政府承诺的必然要求。如何疏解秸秆之困?安徽台评论员李鑫认为,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才是治理秸秆焚烧的根本。打好“秸秆禁烧”的“组合拳”,要“”“”并用,而“”又重于“”。利用秸秆为农民创造价值就是疏的一种途径,比如秸秆的综合利用,走出秸秆发电、秸秆饲料、秸秆乙醇等新路子,毕竟,只有为农民兄弟解决了秸秆的出路问题,让他们意识到秸秆也是一种宝,才能够使得农民兄弟养成自觉禁烧的习惯,才能长久打赢午秋两季蓝天白云的“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