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跻身全国省会城市中审批项目最少城市之一

05.09.2014  17:28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被誉为现代政府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郑州保留141项,济南保留173项,武汉保留259项……全国各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兴未艾。在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中,合肥仅仅保留了135项,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审批项目最少的城市之一。

  9月4日下午,市委外宣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全市第四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情况进行权威发布。

  大刀阔斧式减少行政审批项目,仅仅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职权法定,简政放权。今后,我市将探索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实行“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真正建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权力“减法”总计减少168项审批项目

  本次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与历次清理相比,是范围更广、审查更严、力度更大、程序更全的一次。

  此次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前,我市共保留49个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303项,多数都有保留的必要性和管理的实效性。本次共取消29项,下放管理层级38项,转变管理方式25项,合并43项,冻结31项,共计保留135项,减少168项,精简率55.4%。

  市本级保留行政审批项目83项,减少64项,精简率43.5%。市本级保留的承接项目33项,减少101项,精简率75.4%。垂直管理部门保留的项目19项,减少3项,精简率13.6%。“这些减少的项目含金量都比较高,比如涉及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投资经营、经营性艺术展馆等备案手续,都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市编办主任吴功福说,此举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准入门槛,为老百姓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服务“加法”激发市场和社会创造力

  从目前公开报道的清理情况来看,我市基本实现了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审批项目最少城市之一的目标。本届政府以来,我市共精减各类行政审批项目300多项,有力地激发了市场和社会的创造力,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截至7月31日,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34万余户,其中,新增私营企业17000多户,同比增长97%;注册资本达6469亿元,其中新增605亿元,同比增幅达258%。

  “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并非一放了事,相关职能部门将明确责任,加强监管,特别是事中、事后监管。”吴功福说,市级行政审批减少后,市级部门的工作重点将从具体的审批转到监管和服务上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服务、抓监督、抓落实上,将有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

  “宽进严管”打造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

  “此次清理,我们要打破部门的‘一亩三分地’。没有法定依据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有法定依据,但与实际管理要求不相适应,难以达到管理目的的审批事项,予以取消或调整审批方式。”吴功福说,我们还体现充分放权的原则,按照权责一致、运转协调和应放尽放的要求,减少管理层级,赋予基层政府更多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权和决策权。

  到明年,我市将建起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真正明确“有权力就有责任”,逐步实现行政管理模式从“严进宽管”的审批制转变为“宽进严管”的备案制。

  “行政审批,是行政权力最为集中的领域。我市将建立有效规范的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健全行政职责体系和问责制度,遏制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行为和腐败现象,有力推动政府反腐倡廉建设。”吴功福说,通过行政审批权力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行,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