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养大的鸡鸭卖不掉 饲养人盼市民购买可送货上门

20.01.2016  11:34

凡本报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望着滞销的鸡,高锐心急如焚

新安晚报 安徽网 ( www.ahwang.cn )讯   三年前,安徽农业大学的学生高锐回到肥西老家,立志要养最天然的鸡。可是,临近年关,他养的鸡却找不到销售渠道,500 多只鸡滞销。“每天我都要倒贴大量的钱在这些鸡身上。”高锐的家人苦恼地说,“我们快撑不住了。”

桂花林里鸡鸣一片

前日,天气很冷,新安晚报、安徽网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来到了肥西县丰乐镇铁佛村。来到村委会附近时,一个身材瘦小、头发上还有几颗稻谷壳的青年人已经在路口等着了,他就是高锐。“我是1984 年生的,土生土长的肥西人。”高锐说着,就领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朝一条长满青草的土路上走着,沿路,一人多高的紫薇、红叶李和桂花树随处可见。“这个是我承包的一个苗圃,种了30 多亩的苗木,我的鸡每天都在苗木里生活。”高锐说,为了让这些鸡自然地生长,平常车辆都不会开进这条路。

土路尽头是一间大型的仓库,仓库背后是一片桂花林。母鸡的“咯咯”声不时从树林间传出来。来到桂花林边,高锐突然尖嗓子“咯咯咯”叫了几声。这时,密密麻麻的公鸡、母鸡从林木间出现了,有的鸡还矫健地飞了两下,来到高锐周围。高锐从仓库里取出一盆盆的稻谷、碎玉米和青菜,直接撒在了泥土上。这些鸡争相开始啄食起来。高锐笑着说,“这些鸡在树林之间自然生长,它们是信任养它们的人的。”

大学生回家养土鸡

高锐告诉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他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之后,在合肥工作了一年。“当时我发现,市场很多号称是土鸡的,其实都不是土鸡。这些土鸡虽然是散养的,可还是养在大鸡棚里,而且喂的是饲料。虽然这些鸡比肉鸡要好吃一些,可总找不到我小时候吃的纯正土鸡那么香。”高锐说,他想了很久,于是,3 年前,他辞掉了工作,回到了肥西丰乐铁佛村老家。“我承包了30 多亩的林地,做苗圃。”高锐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把这么广阔的苗圃,变成养鸡的天堂。

3 年前,高锐试着养了第一批鸡苗。“为了养成我小时候吃过的土鸡,我高价买来了稻谷、玉米,来做鸡的食物,一点饲料我都不会买的。”高锐说,每天,他还要买青菜叶拌在稻谷、玉米里,分给鸡宝宝们吃。“我投入的成本很高,可看到这些鸡苗自由地在林地里跑,我想到了小时候家里散养的那些鸡的样子。”高锐说。

为了养鸡费尽心思

在桂花林里,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注意到,啄食的数百只鸡头上都架上了一副塑料的小“眼镜”。“这是我想法买的,就是为了让鸡和谐相处呢。”高锐说,在桂花林里的鸡养久了,鸡就会“跑”野了。“有些鸡就相互打架。把屁股上的毛都啄秃了。”高锐说,为了让这些鸡和谐,他就想法弄来一批迷你“眼镜”,戴在鸡的头上。“这样鸡就很少打架了。”

为了鸡的自然生长,高锐费了不少心思。除了解决鸡的打斗外,还得防着鸡被黄鼠狼叼走。“以前半夜里,我都能听到鸡乱叫,我起来一看,一些鸡就已经被黄鼠狼吃得只剩半只。”高锐说,为了解决这一隐患,他又买来钢丝网,把大片的桂花林圈了起来。

土鸡滞销一家发愁

3 年前,高锐的第一批鸡养成了之后,都被朋友们买走了。第一批鸡顺利脱销,高锐很高兴,于是在2015年又放养了1000只鸡苗。

“可是我这地方实在太偏远了,一只一只地买,到现在只卖出去了500 只,这林地里还有500 只啊。”高锐表示,曾经有禽类批发市场想一次性帮他代销鸡,开了一个低价。高锐想了想,拒绝了,“家禽市场买了我的鸡去,市民不一定知道这是实打实自然生长的,不一定会买。”

500 只鸡卖不出去,高锐一家人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高锐希望,有更多地市民能够带一只鸡回家,如果购买10只左右,便可在合肥市内送货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