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关于印发《2016年安徽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09.03.2016  10:08

 

皖农机技办〔2016〕7号

各市、县(市、区)农机推广站(中心):
      为做好“十三五”农机化技术推广开局工作,根据2016年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2016年安徽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指导意见》,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2016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附件:2016年安徽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指导意见

 


                                                                                                                        安徽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
                                                                                                                                  2016年3月7日

 

2016年安徽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指导意见


      为贯彻2016年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加强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提升农机化作业质量,提高农机化技术应用水平,现就做好2016年全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  把准发展变化
      “十二五”期间,我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稳步推进,玉米机播机收、油菜机收、粮食干燥、土壤深松、秸秆还田、高效病虫害防治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应用进一步加快,农机化技术与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初步融合,推广机制不断创新,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我省农机化技术推广也面临着新形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绿色增长及“一控二减三基本”成为实现工作目标的新要求,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造成经济效益下降成为影响种植积极性的新情况,水稻机械化种植进展不快、小麦播种质量不高等因素成为全程机械化发展的新阻碍,同时农机推广系统人员老化、装备不足等老问题也依然存在。各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推广在推动农机技术集成、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我省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因地制宜  抓住工作重点
      按照各区域种植模式及农机化技术推广的特点,各区域应协调推进以下工作:
      皖北地区重点提升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科技含量,提高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大力度推广机械深松、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秸秆还田、大豆花生收获等节本增效、绿色环保机械化技术,并开展麦玉两熟保护性耕作、玉米籽粒收获、秸秆还田条件下大豆机械化种植等技术试验。江淮地区重点发展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将农机化技术向产前、产后延伸,加大力度推广工厂化育秧、粮食干燥、高效植保、秸秆还田、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棉花产区开展棉花直播机械化技术试验。皖南和大别山区围绕优势特色产品区域布局,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大田农作物和优势特色产品机械化两手抓,重点推动以茶叶生产为重点的山区特色产品生产和初加工机械化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逐步探索形成适应山区、适合优势特色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机化装备结构和技术体系。
      三、机艺融合  加强技术支撑
      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各级农机推广机构要密切与农业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合作。以玉米、水稻、油菜等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研究为重点,从作物品种、种植模式等方面入手提出工作方案,研究探索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体系和工作机制,联合组织开展理论研讨、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各项活动,共同探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新途径和新措施。
      强化技术支撑。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级农机推广机构和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总结本区域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推动技术推广与农业经营方式融合。
      四、培训宣传  提升服务能力
      各地要进一步总结以往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创新农机技术宣传手段,开展典型技术宣传,组织送农机科技下乡,将技术宣传资料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手中;统筹本地区农机技术力量,积极投身包村联户服务工作,把握重要农时季节,做好技术指导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借助农机通平台使用手机微信等现代移动网络媒体,适应现代技术传播的新要求。同时继续借助广播、电视、报刊、传统网络等媒体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宣传工作,为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拓展技术培训形式和手段,实现整体能力素质的有效提升。各级农机推广部门需要做好系统内技术骨干及农户的培训,其内容不仅需要围绕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涉及农机具维修等实用农机化技术。积极争取相关的项目支持,优化基层培训条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发挥农机化讲师团的作用,省总站将做好全省优质师资的调配服务,实现培训质量的有效提升。
      五、创新机制 推进技术推广
      推进一主多元推广主体合作。突出“一主多元”整体作用发挥,统筹配置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资源,推进农机推广机构、农机科研教学单位、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企业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联合协作,形成政产学研推紧密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性服务良性互动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主体作用,依托服务组织开展示范、培训和宣传活动。引导服务组织和服务对象签订作业合同,帮助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开展结对服务,率先应用农机化新技术,发挥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周边。以两户一社一场为载体,与重点农机生产企业合作,积极探索事企社合作推广新途径。
      六、依法推广 强化政策扶持
      依法推广,增强依法、用法意识。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等法律法规,遵守相关地方性法规或实施办法,促进各项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及体系建设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做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新时代的农机推广员。
积极争取,强化政策扶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加强农机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信息宣传等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