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法院——合肥中院信息化建设纪实

11.05.2016  19:05
 

  安徽法院网讯    近年来,合肥中院积极把握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机遇,以服务群众诉讼、服务法官办案为中心,大力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将互联网技术与法院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做好“互联网+”大文章,全面打造智慧型法院。

  创新引领,全面进入E时代

  2015年5月21日,安徽阜阳利辛县,安徽恒享和公司厂区内。执行人员携带执行单兵系统,分赴执行场所的重要位置,将执行现场情况实时传送回合肥中院的信息控制中心,分管领导同步观看并通过网络对讲机进行现场指挥,成功执结了该起全省最大的异地执行案件。

  该执行单兵系统是合肥中院与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中科院智能所等单位协同开发,借鉴军队特种作战的单兵系统,将执行现场采集的音视频信号发射到车载设备,再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将执行现场音视频信号传回到信息控制中心,实现对执行现场的实时监控和指挥。该系统的投入使用,极大提升执行人员的协同合作能力,最大限度提升了执行效果。

  “以前只知道公安的信息化搞得好,3年没来,想不到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这么高。”驻足在合肥中院的执行指挥中心,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立全有感而发。2012年,合肥中院在全省率先启动司法查控网建设,先后完成与在肥19家省级商业银行及国土、房产、工商、公安等部门的网络专线连接联通,立案后系统即自动发起查询并接受反馈,一改以往“两个人、一台车、到处跑”的工作模式,在快速有效查控财产的同时,也极大节约了司法资源。

  信息化是法院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只有牵住了这个牛鼻子,才能实现和促进法院工作的科学发展。早在8年前,合肥中院党组就明确提出,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以拓宽网络应用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法院发展的重要支撑,走“科技强院”的发展之路。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合肥中院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并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超越。

  加强建设就要加大投入,用钱还要用在刀刃上。近年来,该院大力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持续加大信息化投入,每年项目投入1500万元,信息化水平日新月异。2014年,该院诉讼服务网投入使用,打通全流程网上办案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立案、案件移送、案件审理、材料交换、归档调卷、司法统计和质效评估全流程网上操作。目前,该院已建成和整合包含综合办案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内的14个应用系统,并实现单点登录。

  深度公开,让公正看得见

  2016年3月17日,合肥中院立案大厅,当事人王芸来了解案件进展情况。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王芸在自动终端机上刷了自己的身份证,随即,案件审理的流程信息出现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告诉王芸,其实可以不用特意过来,在法院的网站上就可以直接查询。

  近年来,合肥中院继续发挥“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引领作用,以信息化为支撑,全面推进审判流程、执行信息和裁判文书公开的三大平台建设,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让公开成为法院工作新常态,让司法在阳光下运行。今年初,新改版的合肥中院官网正式上线试运行,在功能上全面推进公开,并与安徽省诉讼服务网建设进行无缝对接。2015年上半年,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在全国397个中级法院中,合肥中院上网生效裁判文书26123篇,总数位居第一位。

  2015年12月2日上午8点30分,合肥中院第8法庭,原告艾影(上海)商贸有限公司诉合肥保利和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合肥保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一案公开开庭审理,法庭内座无虚席,庭审直播同步进行,画面流畅,语音清晰。与此同时,新浪微博同步推送。在1个多小时的庭审中,合肥中院官方微博关注度持续上升,大量粉丝用户积极参与,纷纷为合肥中院加大司法公开、通过微博直播方式普法的做法点赞。网友“Lucien_1008”留言说:“看庭审学法律。”网友“刘达0123”评论:“赞一个,支持法院公开透明审理。”网友“徐徐-df”则表示,“法院也高科技了嘛,都可以庭审直播了,支持。

  据了解,合肥中院的21个法庭均为科技法庭,均具备庭审直播和录音录像记录“三同步”功能,并可对全市科技法庭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2015年,该院先后开展庭审直播265场次,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直击庭审全过程。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方便群众,群众说好才是好

  2015年11月25日上午,在合肥参加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的近200名代表,专程来到合肥中院,现场观摩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情况。代表们对综合服务区内的信息化设备和人性化服务举措十分感兴趣,每到一处都认真观摩,生怕漏掉了好经验、好办法。前一天,最高法院周强院长亲临合肥中院,视察诉讼服务中心,并对该院积极探索“互联网+”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以“为群众贴心服务,为法官增效减负”为宗旨,合肥中院在便民服务方面开展了全面探索和努力。配备视频调解室、360院景全景展示,二维码导诉牌、电子触摸屏,12368诉讼服务热线、网上自助立案、自助查询打印、诉讼动漫、银行ATM机、自动售货机、恒温饮水机等现代化的便民服务设施,切实服务群众,减少当事人诉累。

  2016年4月21日上午,合肥中院远程视频调解室,一起商事案件的远程视频调解正在进行,法官与分处两地的原被告在“隔空对话”。经法官耐心调解,案件当事人达成调解意向。在调解协议顺利履行完毕后,双方当事人一起送来锦旗,表达对法官高效办案、便民为民的敬意。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把信息化作为推动引擎,合肥中院实现了诉讼服务“从后台到前台、从分散到集中、从多点到一站”的升级优化,提供多渠道、一站式、综合性的诉讼服务,让群众能够“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努力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

  提质增效,用数据来说话

  2016年2月24日,蜀山监狱通过网上办案信息平台向合肥中院报送了318件减刑案件和56件假释案件。该院立案人员点击系统界面上的“接收”按钮,案号自动生成,监狱的案件数据通过接口,批量转换成法院审判系统的立案信息以及电子卷宗数据,整个立案过程仅用了几分钟。据介绍,如果在以前,这些工作则需要两天的时间。

  由于巢湖区划调整和安徽省女子监狱整体搬迁至合肥,目前,合肥中院管辖的监狱达到11所,所受理的减刑假释案件每年突破1万件,占全省该类案件的60%。

  面对繁重的办案任务,合肥中院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向科技要生产力。2014年3月,合肥中院减刑、假释网上办案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如今已经与全市9家监狱实现联网办案,功能日趋完善。该平台的投入使用,彻底终结了执行机关原来手抬肩扛、人工送卷的传统模式,同时实现全程留痕,节点防控,也确保了案件审理公开透明。

  2015年5月27日上午,合肥中院第11法庭,该院首次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对远在庐江白湖监狱服刑的10名服刑人员减刑、假释案进行开庭审理和提审。远程开庭,大大节省了办案时间,提高了办案效率,之前去白湖监狱开庭,光路途时间就要4个小时。

  根据案件的数据,系统还可匹配生成减刑裁定书模板,审判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审核修改即可定稿,审理结束后将裁判文书加盖电子印章直接回传给监狱打印,并委托宣判。2015年,合肥中院审结减刑假释案件10296件,法官人均结案数2024件,法官最高办案数3136件,尽管案件量呈现出不断增长态势,但审判质效却在不断提升。提速增效,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无论是办案还是办公,信息化正在对合肥中院产生深刻的影响。将信息化日常维护外包给科大讯飞公司,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将档案装订扫描进行外包,每年2万个案件实现纸质和电子同步归档;对监控系统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并建立大楼实景监控点模型,实现管理调度高效化;建成信息控制中心,对法院的庭审、监控、会议等各种音视频资源以及各个应用系统数据资源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建成手机一卡通系统,依托4G网络和NFC技术,将考勤、门禁、消费等功能集成到手机上。建成办公OA和移动办公系统,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进行公文、请假、会议、车辆等事务的操作。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管理,高效能运转,高质量保障。当法院遇上“互联网+”,智慧法院不是梦想,勇于作为就能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