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专题】  亲爱的新同学,让我们与你一同成长——我校90后辅导员专访

17.09.2015  16:48

 

【迎新专题】

亲爱的新同学,让我们与你一同成长

我校90后辅导员专访

本网9月17日讯(学通社记者:李晶晶 刘欣怡)今年九月,如果你走进丹桂飘香的安财校园,来到新生军训现场。你会发现几张年轻又带着些成熟、无法一眼分辨是老师还是学生的面孔。他们就是我校近年新入职的部分辅导员,有些还是90后。刚刚入职的他们,虽然有时会被学生们误认为是学长学姐,有时会被宿管阿姨误认为是“乱闯男生宿舍的女同学”,虽然有时候他们自己也会“混乱”几秒钟,但是,从今天起,他们将在安财校园里点燃梦想、奉献青春,他们将与2015级新生一同成长!

请别喊我“凤姐”

安静地坐在学生处办公室里,凤阳阳和身边的学生助理没有什么分别,与学生年龄相仿,习惯了总是被学生当作知心姐姐。“刚做辅导员的时候,最怕被叫做‘凤姐’,不过这群学生还是踩了这个雷区,一口一个‘凤姐姐’地叫着,不过罢了,学生和我开玩笑是亲近信任的表现”,凤阳阳亲切地解释着。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她,一直以来都想做老师,从来不刻意威严,以致于经常被误认为学生。为此她也深深苦恼过,不过她很快就发现这也是自己优势所在。“学生们总是能和我打成一片。说过‘别喊我凤姐’后,他们给我起了个新外号——老大。班上无论男生女生都喜欢和我谈心,内容涵盖学习、生活、恋爱、家庭各个方面。这时我研究生学的内容就派上了用场,也算是工作的专业契合度比较高吧。”工作刚一年,与学生聊天总是感同身受,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专业知识和亲近的形象,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用凤阳阳的话来说,“我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角色定位。”

开朗阳光的凤阳阳介绍自己大一也曾是内向的女生,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努力发表论文、拿到学位,但是收获最多的是可以了解一些人性的东西。仍在继续深造的她,导师研究方向是流浪儿童(西部)与弱势群体。所以她总是自然而然地关注班上经济困难或内向的学生,专业的敏感度和女生特有的细腻使她更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我喜欢和内向的孩子聊天,或许有着种种顾虑,他们话不多。但是随着交谈的深入,他们往往能放下心防,小小的胸膛往往有大大的梦想,渴望被社会大众接纳和关注。我以朋友的身份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贴近梦想。”说到这些,凤阳阳脸上满是欣慰与幸福。

凤阳阳(前排左三)

我只是“高” 但我不“冷”

迎面走来的罗颢向记者打着招呼,90年的他有着190的身高,穿着休闲的T恤,看起来很符合同学口中“高冷帅”的称呼。

作为辅导员,在大学已经“迎来送往”好几届了。“迎新是件很开心的事,不过送老生就会有几分伤感了。今年是我带的2015届学生毕业,去年双选会之后,我就开始忙着给他们联系就业单位。”罗颢说,学生找工作最大的障碍就是眼高手低,有时候不能很好的定位自己。“那段时间我比自己找工作还急。学生提出自己的职业规划,我给他们在众多候选单位中匹配合适的职位。我告诉他们,一定要先占好一个坑,先就业再择业。”罗颢说,2015届他带的毕业班有35个学生,其中10个都是自己促成的“好姻缘”,找到了学生满意的工作。

“老罗是我们学院的都教授,别看他话不多,人特别好,关心学生都是默默的,学生发信息求助,绝对是秒回。他带的几个新生班,每人都会发一本新生手册,没见他找一个人帮忙,就被搬回办公室了。”采访时,工商管理学院一位学生助理这样告诉记者。

既然被女生冠上了“都教授”的称号,罗颢自然少不了收到女生的短信私聊。“学业、工作、生活上的困难我都会尽己所能,其他的就不回复了。”罗颢笑着说。

罗颢

在学生面前 我必须是个老师

宁倩倩长着一张娃娃脸,短马尾,高高的鼻梁上架了副黑框眼镜,带着几分学生气。一见到记者,她就与我们分享了发生在身上的“奇闻”。

“唉,同学,你是这栋的吗?”“宿舍里面推销的不给进。”“同学,学生会查卫生要开证明才行啊。”宁倩倩老师模仿着宿舍楼管对她说的话。作为新生班辅导员,宁倩倩每个星期要进宿舍查寝,但学生气的她却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像她自己所说,去查寝被宿管阻拦,被当成推销东西的学生。

其实年纪小的困惑不仅仅在这一方面,来自新生家长的不信任,让她倍感压力。“我怀疑的不是你的职业,而是你的年龄。”这是一位新生家长对宁倩倩说的话。“我是今年7月份入职,真正与学生打交道,不过才几天的时间,家长不放心也有一定道理,但是我相信我能做好辅导员这份工作。”

新学期开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宁倩倩一直忙着整理学生的信息,开班会,查寝室。90后的她很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不过也有学生尝试过给这位“美女”老师下马威,斗智斗勇中,宁倩倩真心感受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有时我会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但在学生面前,我必须是个老师。”宁倩倩笑道,她有许多体会想与自己的第一批学生分享,让“孩子们”在本科教育阶段的成长起步早一些,路走得更顺畅些。

宁倩倩说,自己大一报到时,父母把她送到学校门口便转身回家了。“老爸说,送我去杭州是担心我一路上的安全,不把我送进学校大门,是因为我迈入那扇门,就该有独立的生活了。我顺便把它送给了一些不愿离开孩子的新生家长。希望每个孩子能在安财独立生活,走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宁倩倩

不拼颜值 我们拼智慧

带着干净爽朗的笑声,张晓欣走过来的时候,更像个邻家大男孩 。“晓欣老师,你们班学生找你。”不断有学生的电话和学生敲门进来,足以显示他在学生中超高的人气。而张晓欣眼神里总像是有阳光,有用不完的热情。

“我们班学生犯错误,我都要求他们写读书笔记,字数不限,周一下午交。”张晓欣一本正经的样子,让身边的师生都“扑哧”笑了出来。“这不是在开玩笑,我自己每天都会看纸质书,我希望与他们互动,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我初中才开始接触网络,平时只看看新闻,用QQ与学生交流,也不打游戏。”张晓欣对国学也情有独钟,除了读书笔记,他还做幻灯片分专题推荐书目。作为老师,他有着自己的坚持,希望通过自己改变学生,而“读书笔记”更成为学生口口相传的方式。

张晓欣也经常思考教育现状:“现在的学生,和我们那时候又不一样了。思维开放,为人处世灵活,把我们老师当朋友,也敢于挑战权威,思维也活跃。”话锋一转,张晓欣表现出沉思而担忧,“但是他们普遍比较浮躁,主动性不强。对学习的理解也比较狭隘。我经常对他们说不要把专业变成就业瓶颈,要主动拓宽知识面,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提及自己的“高颜值”,张晓欣笑了,表示这根本微不足道,重要的是课程内容的好坏与给学生带来的帮助多少。明明可以拼“颜值”,他却要更倾向拼“智慧”,也许正是这位年轻老师的魅力所在。

张晓欣

(责编/上传  洪元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