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末梢”里的“和谐曲”谢家集法院诉调对接工作纪实

07.01.2015  10:52
 

  “真没想到,这起交通事故不用去法院,在这里也能处理好了,谢谢你们法官了。”这是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法院设在谢家集交警大队的诉调对接工作室调解一起21岁的花季少女在参加完驾照考试归来的途中,遭遇车祸,当场死亡的交通事故案件,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后发出的感慨。

  这只是谢家集法院诉调对接一个缩影。谢家集法院为探索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做好诉讼与非诉讼渠道的相互衔接,在被誉为社会最“末梢”的社区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使得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演奏出了新视觉的“和谐曲”。

  寻方法,求改变

  “法官,我就这点小事,这都几天过去了,怎么还不通知我开庭呢?”类似这样的话,以往常在谢家集法院的立案大厅听到。

  长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限的司法资源和群众日益高涨的司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审判任务日益繁重、工作压力日益加大,审判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造成了办案周期长、积案多、信访压力大、干警不堪重负的局面。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法院于2012年起,开始探索建立推行“诉调对接”机制,旨在实现调解主体和调解方式的多元化和立体化,诉讼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全程化和整体化,切实改变法院工作的被动局面,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期待、新需要。

  全方位五进三对接

  谢家集区是老矿区,改造住宅小区实行物业管理在老矿区是新兴行业,但一些矿工及其家属对物业管理的性质和功能不了解,不能理解花钱买服务的消费观念,发生多起群体性抵制、拒交物业费事件,严重影响了这一产业在老矿区的发展。2013年以来的物业纠纷中,有3家物业公司29批次案件起诉,每一批案件少则涉及3、4名业主,多的达数十名。谢家集法院诉调中心通过诉前调解工作使得301户业主主动缴纳了物业费,不仅在诉前妥善化解了多起群体性物业纠纷,同时也有力支持了物业管理服务业在老矿区的发展。

  2012年以来,谢家集法院先后与谢家集区消费者协会开展消费者权益纠纷诉调对接工作;与谢家集交警大队、区司法局开展道路交通事故诉调对接工作并成立诉调对接工作室;今年7月9日,淮南市首家驻乡镇“法官工作室”在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行后正式在三和镇挂牌成立。“2014年1-12月,我院诉调中心共接待当事人2801人/次,处理纠纷1089起,立案受理294件,调解撤诉237件,司法确认案件53件。”该院立案庭负责人说。

  该院诉调对接机制是法院与社会的全方位对接,具体体现法院的“五进三对接”,即和谐调解进社区(乡村),便民审判进社区(乡村),综合治理进社区(乡村),民意沟通进社区(乡村);专门调解进行业;与诉前调解的对接,与人民调解的对接,与行政调解的对接。

  点对点法官工作室群众盈门

  “谢谢法官把我们的事情处理好,我家养的小鸡子,请你们去尝尝。”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村民代表小李对法官的感谢。因水塘承包,小李所在的村民组60余名村民与承包方发生纠纷,小李作为村民代表四处反映,但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圆满解决。谢家集法院法官工作室成立后,多次前往争议地方实地勘察,并先后六次组织双方调解,双方被法官工作室的敬业所感动,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使得该起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三年来,诉调对接机制的初步运行,法院力量下沉社区(乡村),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主动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及时、便利、高效的服务群众。真正实现“诉调接上去、案件降下来”,“调解搞上去、信访降下来”,“法官走下去,民心升上来”的目的,提升群众满意度。该机制已经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该院院长常炎丽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