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持续发力

12.10.2017  09:2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校研究生教育在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十八大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造就良医”的根本任务,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改革措施,有力地激发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活力,为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引擎。


招生制度逐步完善


      6月27日上午,校体育馆人山人海,笑语宣扬,欢乐又隆重的气氛洋溢在每个人的周围。我校在这里隆重举行2017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其中,59 名(含2名国际留学生)同学今年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批准,授予博士学位,1317名(含18名国际留学生)同学被授予硕士学位。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我校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结出的硕果。
      首先是改进招生计划管理。改革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形式,取消国家计划和自筹经费“双轨制”。从2017年开始,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实行统一管理。其次是健全招生选拔机制。坚持以提高研究生招生选拔质量为核心,优化初试,强化复试,发挥和规范导师作用,注重对考生专业基础、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察。第三是完善招生选拔办法。实施了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涉及招生计划分配、实行“申请—考核”制、改革硕博连读机制等方面。实施“转化医学研究生招生改革试点项目”,实行基础与临床双导师制,培养研究型与实用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我校各类研究生招生规模已从2012年的1137人发展到2017年的1439人,增幅26.6%。招生培养单位从40个增加到59个。从结构比例上来看,2012年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比为0.7:1,2017年为1.16:1,结构进一步优化。学校现有在读研究生总数约334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0余人。
      五年间,我校累计培养260余名博士毕业生和4800余名硕士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及安徽省各地市,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安徽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培养模式持续优化


      “作为医生,科学、人文、艺术就是其‘道’,临床医生要与患者面对面,不能做‘空床’诊断;作为医疗,和谐、诚信、修养,就是其‘场’,医生应谅解病人的焦虑与无助,患者应谅解医生的困惑与无力。在如此之‘道’‘场’之下,方可真正地实施医学和医疗以及做医生。”在今年4月的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品牌栏目“学术学风名家谈”上,郎景和院士对我校研究生侃侃而谈。
      这是我校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举措之一。近年来,我校落实《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针对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制定培养方案,构建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一批研究生精品课程。三是推行“0.5+2.5”学制管理,促进研究生早接触科研和临床工作。四是制定《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改革实施办法(试行)》及配套规章,推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2014年从第一附属医院试点,2015年实现全面并轨。五是实施“卓越博士生教育培养提升计划”,积极营造国际化的培养环境,拓展研究生国际视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导师责任。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动态调整机制常态化,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质量不断提高。完善导师管理评价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的示范和教育作用。
      学校还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举办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术文化季、学术学风名家谈、学术讲坛等系列活动,将学术学风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到日常教育管理中。办好研究生教育、百川等微信公众号,发挥好新媒体、新技术在研究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研究生学子全面发展,产出硕果累累,学术论文先后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细胞》、《自然·遗传》、《英国医学杂志》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先后获得全国优博论文提名、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海峡两岸高校校园歌手邀请赛金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徽省十佳大学生提名、省大运会记录保持者、省健美操比赛冠军等荣誉。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3%以上,毕业生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


奖助体系日益全面


      陶生生是我校2016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一名普通研究生,他给自己算了一笔账: “我每年可以获得二等学业奖学金8000元,国家助学金6000元,助研每月300元,助管每月400,一年总共可以获得22400元,通过这些奖金和津贴,可以满足在校所需花费。我们学校的研究生奖助体系还是很全面的,粗略估算,研究生一年内可能获得的奖助额,博士研究生最高可达8万元左右,硕士研究生最高可达6万元左右。”。
      学校2014年制定了《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方案》,相关实施办法也相继出台,于2014年秋季学期全面实施,形成我校研究生奖助新体系。该体系由奖学金、助学金和“四助”津贴三个部分组成,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校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等,助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校助学金、专项助学金和困难补助等,“四助”津贴主要包括助教、助研、助管和助医等,体现了“奖优、助困、酬劳”的有机结合。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制定完善了《安徽医科大学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数据库,采取了“绿色通道”、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困难生认定工作等措施,不断提高精准帮扶的力度。
      五年间,累计有400余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6300余名同学获得学业奖学金,2000余名同学获得校内各项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实现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研究生100%全覆盖,各医院助医和助研实现100%全覆盖,校本部助教、助管和助研覆盖面达到85%以上,广大研究生充分享受到政策的红利。


评价机制不断完备


      6月20日上午,在合肥蒲巴森林幼儿园里,小朋友正兴高采烈地和我校护理学院研究生大哥哥大姐姐玩洗手游戏。这是我校研究生在进行幼儿手卫生公益宣讲活动。目前正值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研究生们精心策划了一套适合幼儿学习的洗手教程,包括健康宣讲、七部洗手法演示、知识回顾及有奖竞猜环节。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参与互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这是我校大力推进“刚性约束、全员参与”的研究生社会公益服务活动机制的生动体现,此举提高了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我校立足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实际,完善研究生评价配套措施:制定《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暂行办法》,并与奖助体系直接挂钩,突出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尺,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以及《安徽医科大学章程》要求,修订《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管理育人。开展毕业研究生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评价反馈工作,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广大研究生牢记时代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勇于创新创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充分体现了研究生学子们致力于成长为当代良医的大责任、大担当和大情怀。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当前,随着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广大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重担,我们的工作依然繁重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奋发有为、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强化责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任务,朝着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安医大发展之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奋勇迈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王陶 俞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