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循环经济撑起工业“脊梁”

17.05.2016  02:55

  本报讯  5月8日  ,以“聚焦循环经济 引领转型升级”为主题的界首循环经济发展峰会落下帷幕。会议期间,省内外知名环保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纷纷以界首循环经济为范本,对界首的循环经济给予了高度评价。

 

5月7日,笔者随同考察团在该市光武循环经济产业园东锦资源再生科技公司车间内看到,一排排无人操作的织布机上,将废弃塑料加工拉成的细丝,正密密织成一匹匹质地光滑、手感柔软的化纤布。公司总经理邢朝东高兴地介绍:“目前,利用两个废弃矿泉水瓶子就能加工生产成一件漂亮的T恤衬衫。”

 

成立于2011东锦资源再生科技公司,依托园区丰富的再生塑料资源,先后投资3.6亿元,利用废旧聚酯瓶生产出再生长丝及短纤,采用国内首创、自主开发的再生聚酯直纺涤纶长丝技术,产品远销欧盟、美国、土耳其、东南亚等国际市场。使再生资源实现100%高效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如今的界首市东锦资源再生科技公司只是该市循环经济发展一个缩影。

 

在同位于该市的田营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天能集团,已成功实现“进来一只旧电瓶,出去一只新电瓶”的闭合式产业链条生产模式。循环经济实现从产品到产业、从产业到集群的完美嬗变,其所发挥的作用和地位也愈来愈凸显。

 

一组有力数据组以说明:2015年,界首再生金属、再生塑料两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56亿元、92亿元,实现税收10.4亿元;界首循环经济近年来的年均产值、税收增幅均在40%以上。以再生铅循环经济产业为主的田营产业园,成为阜阳首家税收超8亿元的园区。

 

同时,2015年,界首工业占阜阳市的比重达21.8%,较2010年提升7.3个百分点。工业利税从2010年的12.3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6亿元,增长4.3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突破400%,较2010年提升76.6个百分点,首次跃居阜阳市第一位。

 

“界首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呈现出规模大、链条长、技术新、效益好的特点。”界首市委书记徐会东告诉说:“界首循环经济产业已生发出经济、社会、资源、环保等多重效益。”

 

据了解,十年的发展,界首市已在全国设立再生金属、再生塑料回收网点3000多个,实现年均回收再生资源200万吨以上,居安徽省首位。其中废旧电瓶回收量在45万吨,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再生塑料年回收量约180万吨,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农用绳网基地和中部地区最大的再生塑料集散地;再生铜铝年回收量达30万吨,是皖北地区再生铜、铝产业龙头以及全国15个再生铝产业基地之一。通过循环利用,界首已形成再生铅33万吨、再生铜铝20万吨、再生塑料深加工80万砘的年加工能力。

 

如今,以再生金属、再生塑料为主的循环经济,不仅撑起了界首工业的“脊梁”,成为首位度极高的支柱产业,其带动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目前,界首从事回收经营人员达10万人,占界首总人口的12.7%;其中田营镇再生铅产业吸纳就业1.8万人,占全镇劳动力的80%以上。界首循环经济产业已带动4万多个家庭致富,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以上,并推动交通运输、商贸物流、餐饮住宿、信息通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界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近年来,我市依托再生资源优势,培育了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两大综合利用产业,走出了一条开发“城市矿产”、实现绿色崛起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界首市委副书记、市长 何逢阳告诉说,其中,以田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例,先后获得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涉重金属类危险固废集中处理利用基地、全国循环经济先进单位等重量级荣誉称号。

 

下一步,据界首有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按照打造“百亿企业、千亿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围绕“行业做示范、全国创一流”的目标,进一步集聚人才、资金、项目、政策等要素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品种类,提升循环利用水平,努力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的示范典型,为皖北振兴和生态安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特约记者 陈振强 本报记者季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