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五抓”打造文化强市新亮点

15.09.2014  20:51

      本报讯  近年来,界首市不断加大实施文化强市的工作力度,以抓文艺创作、抓平台建设、抓督查管理、抓服务提升、抓服务创新的“五抓”举措,不断开拓思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打造了独有的文化新品牌。

      该市抓文艺精品创作,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近年来,界首市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为目标,不断巩固完善精品创作,充分挖掘现实社会中群众中发生的喜闻乐见典型事迹,传播社会正能量,全力打造一批老百姓喜爱文艺精品佳作。创作大型豫剧《八百个孩子一个爹》、《刀马人》大力宣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彩陶,歌颂界首彩陶的兴衰、传承与弘扬;系列精品的创作大力提升了界首的文化形象。抓平台建设,实现文化跨越式发展。 该市界首市积极探索、创新方式,组织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湖书会”“中国·界首彩陶发展论坛”等文化活动,结合地方举办的传统的梨花诗会、周末大舞台等地活动、积极为地方特色文化搭建活动平台,成立乡村文学艺术协会和站办文艺团体,建设文艺表演队伍,有力助推文化繁荣和发展。目前,全市85个各类文艺表演团体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业余艺术人才达3600多名,其中国家级会员27名,省级会员105名。抓督查管理,强化监管和遗产保护。 该市建立领导督查、举报监督和巡查机制,完善文化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对重点巡查区域,重点时段,重点巡查对象,增加巡查频率,加强日常监管;聘请20名责任心强的文化市场“五老”义务监督员统一行动,打击不法行为,积极筹建文化市场远程监控,努力实现市场精细化管理。在抓好督查的同时深挖民间文化资源,加强区域特色的文化记忆和搜集、整理、保护。目前该市共有5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两个,省级非遗项目四个,阜阳市级非遗项目十个。加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的保护,精心组织“臧家公馆”的抢救性修复工程;全面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在复查的基础上新发现文物遗迹24处。文物管理所被省文化厅、省文物局授予全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连续18年获得阜阳市“馆藏文物安全年”荣誉称号。 抓服务提升,打造先进文化服务水准。 该市从细节入手做好文化活动场馆建设,利用“三管一中心”和乡镇文化站等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定期举办各种精品展览、交流展和文博讲堂,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2014年举办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典书画复本展”连续展出三个月,展出精品142件,受到省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该市文化活动中心年均接待各类参观人数30多万人次,且参观人数逐年大幅递增。同时该市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流动服务,积极组织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基层等活动,各社区、乡镇对建立的基层图书站点、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提高服务水平,为市民和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 抓服务创新,探索文化服务新亮点。  该市加强对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和拓展,不断开阔思路,勇于创新,今年,该市率先在全省建成唯一家现代化的自助式“移动智能图书馆”,实现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满足市民24小全智能免费自助借阅图书等服务。建成全阜阳地区唯一的,集数字阅读、创作、馆藏、展示于一体的电子书工坊项目,并成功举办首届及暑期青少年电子书创作比赛;建设“数字图书馆”,涵盖40万种电子图书、3500种电子期刊、支持40万注册用户;打造博物馆网上展厅,开通网络惠民新渠道,促进公益性先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在文化宣传传播上,该市首创《界首文化手机报》,每周一期,以手机彩信平台对全省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和我市社会各界发布新闻时讯,传递正能量。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水平。

    “五抓”工作法为为界首市的文化发展和繁荣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文化生活各具特色,也取得诸多荣誉。该市图书馆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图书馆”;“界首市的孕育与诞生”展馆荣获全省第二届博物馆、纪念馆陈列精品奖,该市文广新局荣获2013年度全省文化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广电系统先进集体等。今年6月,界首市又成功取得“全省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争创资格,又将为界首市文化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

(责编:张宏)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