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装行业尝到盲目圈地恶果 存货爆满 业绩下滑

21.07.2014  11:48

  2014年上半年,中国的男装上市公司都很不幸,而且不幸的原因也大体相同:男装行业正在重蹈运动用品行业的覆辙。

  业内人士分析,与数量有限的女装上市公司相比,中国男装业上市的公司数量达到10~20家,这些年大举跑马圈地,形成了“泡沫”,而现在正是“挤泡沫”的时候。

  国内男装企业的发展,与早前爆出存货危机的运动用品企业相似,主要依赖的路径除了开店、开店还是开店。不同的是,运动用品企业比男装企业更早一步实施开店扩张的战略,增长的泡沫也更早破灭,早在2009年,李宁等企业显示出开店难以为继、销售渠道存货爆满的状况。

  今年上半年,步森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亏损3508.05万元~3168.5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80%~-410%。步森股份为自己制定了近乎完美的开店目标。2010年底,步森股份共拥有直营店(柜)11家、加盟店(柜)752家,2011年的门店计划是900家,2012年1000家,2013年1200家。

  卡奴迪路走的是类似的道路。截至2011年12月31日,卡奴迪路连锁店数为318家。到2013年底,卡奴迪路门店总数为531家,较2年前增加了近七成。

  开店带动业绩增长的快感,很快走到了尽头,店铺租金和人力成本的增长幅度超过了收入的增幅,男装企业收入还勉强维持增长的态势,维持利润规模却困难重重。

  在业绩下滑的重压之下,男装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准备大举扩张门店的报喜鸟嗅到市场中危险的气息后,在2013年果断出售了准备建门店的6宗商铺,获得1.9亿元的收入;今年,报喜鸟继续计划将不超过20个已购置的商铺(原购置成本合计不超过3亿元人民币)出售。

  业内专家汪前进说,现在电商对实体门店的冲击力度越来越大。2008年的时候,服装电商渠道的销售额还只有几百亿元,到了2013年,服装电商的规模达到4000亿元,估计占到整个国内服装销售额的两成左右。大量开实体店这条路难以为继。

  男装企业也不乏大举进军电商者,不过如何摆平线下实体经销商,令人头疼。业内专家马岗说,以往的商业模式肯定要调整,但是男装企业不少依靠加盟商,自己搞电商,等于端了加盟商的饭碗,不转是等死,转则是找死,在电商和加盟商之间维持平衡,处理好利益分配,要做的事还很多。

  也有感觉大事不妙的企业一脚踩进前途看上去更加光明的其他行业。现在投资、房地产和服装构成雅戈尔业务的三驾马车,投资业务为雅戈尔带来不少真金白银。

  汪前进认为,男装行业的洗牌1~2年不会结束。男装业的问题,既有本身前些年跑马圈地太快的原因,也与现在消费不振的经济大环境有关,而大环境目前没有明显变化。

  (责编:张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