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营不善 伙同小酒厂生产“名酒”

17.03.2017  20:30
        芜湖市一名男子因经营不善欠下巨额外债,遂动起了歪脑筋,利用一家乡镇白酒企业生产线制造出冒牌知名白酒。芜湖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五大队、六大队联手缜密侦查,成功端掉这一隐藏的假酒窝点,查获假冒品牌白酒1.2万多瓶及大量包装材料,涉案价值200余万元。近日,涉案的3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依法移交起诉。
  案发,市场惊现假冒名酒
  2016年6月初,临近传统的端午节。一天,芜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市场就食品安全卫生进行大检查。走进鸠江区一家超市的烟酒专柜,执法人员抽取货架上的烟酒样品进行查看。
  “这个品牌白酒的外包装好像有点问题!不仅盒子的颜色不对,而且防伪商标有些模糊。”细致而严谨的执法人员对一瓶标着某知名品牌的白酒产生了怀疑。
  “这酒从哪里来的?是从厂家直接进货的吗?”执法人员拿着酒走进商家负责人办公室严肃地询问。
  “这酒是从芜湖市三山区一家酒厂进货的。”负责人如实说道,并拿出进货时厂家委托加工生产证明和与供货方签订的订货合同。从表面看,委托书与合同都没有问题,但总感觉这酒有问题。
  执法人员知道,如果这瓶酒是假的,那么市场上绝不可能仅此一家超市销售。执法人员没有声张,以免打草惊蛇,一方面继续在市场上检查,另一方面依法将这瓶酒和厂家委托加工生产证明拿到有关部门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很快出来,果然不出意料,这瓶酒是假冒伪造产品,而委托书也是伪造的。同时,在另外几家超市也发现了同样假酒。
  假酒案非同小可!执法人员立即向芜湖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报告。“立即查清这酒的来源和供货方情况!”支队领导高度重视,指令五大队、六大队联手展开调查。办案民警随即制定侦查方案,并在三山区展开摸排。为确定究竟是哪家企业生产制造的假酒,便衣民警分别深入各酒厂摸排。然而,连续一周,并没有发现有哪家企业生产这样的假酒。
  难道假酒是从外地运到芜湖来的?或者生产厂家做得十分隐蔽故意逃避检查?案情分析会上,民警汇总摸排的情况逐一分析。“会不会是哪家企业晚上生产加工的?”有民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办案民警一般白天到企业暗访,忽视了这一点。于是,民警调整侦查计划,利用夜间到企业摸排。
  一天深夜,民警来到一家酒厂暗访。只见大部分生产车间都漆黑一片,明显处于下班停产状态,但有一间车间却灯火通明。民警悄悄靠近隔着玻璃一看,不禁惊讶而暗喜——流水线上,一瓶瓶某知名品牌的白酒正源源不断地向前移动,最后工人将白酒装进了包装箱。多日的侦查终于有了重大发现,民警兴奋不已,但没有惊动厂家。
  就在此时,另外一路民警带着查获的白酒赶赴知名品牌白酒的企业进行调查核实。结果证实了警方的判断,这瓶白酒的确是伪造的,这家企业也没有授权芜湖市三山区这家酒厂生产加工自己品牌的白酒。
  摸排,企业深夜加班生产
  无疑,三山区这家企业生产加工了某知名品牌的白酒。确定之后,办案民警仍然就地继续蹲守,以掌握更多证据。另外民警对这家企业进行调查。很快查明,这家企业常年成产自己品牌的白酒,由于质量不错,市场销售口碑很好,企业的法人代表和总经理分别叫水某、甄某。
  一个有着自己品牌白酒的企业,为什么要冒险违法生产加工假冒品牌白酒?是为了获得非法利润?还是有其他原因?
  经侦支队民警听取汇报后,安排民警暂时不要动手,而是在企业外围把守观察,看看他们究竟把酒运往何处,以找出白酒藏匿窝点。一天凌晨3时许,一辆厢式货车来到企业门口。接着,工人们七手八脚地把一箱箱灌装好的成品白酒搬上车,装满之后驶离。
  “跟上去!”便衣民警立即驾驶便车跟踪。
  货车全然没有料到自己的行踪已经被公安机关察觉,径直向芜湖市驶去。民警驾车不远不近地跟踪着,只见货车驶向市区后,拐向鸠江区官陡街道一处物流园,七拐八绕了半天,最后停在一个仓库门口。几名正在等待的工人围拢上来,把这些白酒卸下搬进了仓库。显然,着个仓库就是假酒储藏的窝点。民警记下了仓库号码和外围环境,暂时没有惊动对方,悄悄撤离,并向经侦支队领导报告。支队领导连夜与工商行政管理局有关领导取得联系,联合制定查处方案——兵分两路,分别对鸠江区的假酒仓库与三山区的加工企业进行突袭检查。
  一切在警方掌控之中!第二天一大早,摆放白酒的仓库大门刚被打开,几辆警车与工商管理局执法车辆即来到门前。见到民警和执法人员,开门的值班人员惊诧不已:“你们有什么事吗?
  “当然有事!”民警与执法人员亮明自己的身份,随即走进仓库进行突击检查。这一看,让大家惊讶不已——呈现眼前的是堆成小山似的某知名品牌白酒。“拆封检查!”民警和执法人员依法将一个个包装箱打开检查,结果发现,这些白酒的外包装表面看与某知名品牌差不多,但仔细检查,外包装及酒瓶外观比较粗糙,花纹模糊,色差也有偏差。再闻闻酒味,与真正的品牌名酒大相庭径。民警和执法人员现场将这些假冒白酒查封,经清点,足足有2045箱,共计1.2万多瓶,涉案假酒价值一百多万元。
  而另外一路民警和工商执法人员直奔三山区的那家加工企业。面对突然造访的民警和执法人员,企业一名负责人始料未及,连忙拿出香烟递给大家,招呼大家到办公室“坐坐,喝杯茶”,试图蒙混过关。但民警有备而来,拒绝之后直接来到生产假酒的车间。但是,车间里却在正常生产本企业的白酒,没有看到假冒品牌白酒的踪影。
  “到仓库看看!”民警斩钉截铁。负责人无奈地叫人打开了仓库大门。昏暗的仓库里,堆满了一箱箱假冒知名品牌白酒的商标、空酒瓶、瓶盖、包装盒等材料。证据面前,负责人虽然底气不足,但仍然抱着侥幸心理说:“我们有生产厂家的授权书,是正常生产的。”“是吗?你把授权书拿来检查!”民警一脸严肃。负责人尴尬地换了话题:“是王老板让我们生产的,他有全部授权资料,我们是按照合同生产加工的。
  “王老板是谁?人在哪里?”民警追问道。负责人支支吾吾,拿出手机想打电话,被民警一把控制,并临时带到企业办公室。很快,接到通知的企业法人代表和总经理水某、甄某来到现场。民警和执法人员当着他们的面查封5000余箱包装材料、3万多只空酒瓶。随后,将水某、甄某传唤到经侦六大队进行审查,并对王某展开调查。
  缘由,为了还债铤而走险
  证据面前,水某、甄某知道难以隐瞒,只好交代,他们企业生产的这些某知名品牌白酒是与王某合作的,也就是说,由王某提供授权证明和白酒原浆、所有包装材料,并负责销售,这家企业只利用生产线进行加工包装,收取一定费用。
  锁定王某犯罪事实后,警方准备传唤王某,而狡猾的他却听到了消息,逃离了芜湖。警方随即将其上网追逃。办案民警对王某加大追查的同时,多次接触其亲朋好友做工作,敦促王某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7月15日下午,王某迫于公安机关强大的劝投攻势,主动走进经侦五大队投案自首,并交代了自己一手策划这起荒诞的假酒闹剧始末。
  原来,王某经营白酒生意多年,不仅有自己的品牌,而且有一定市场。前几年,精明的他凭借头脑活络,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然而,近年来,由于白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上自己经营不善,生意每况愈下,后来竟然欠下了近百万元巨额外债。为了偿还债务,王某动起了脑筋,几经琢磨,他觉得自己对白酒生意比较熟悉,也知道很多厂家情况。于是,他便利用自己这一“优势”,打算生产某知名品牌白酒。他十分清楚,生产品牌白酒需要授权。因此,他计划好了之后,先找到三山区这家酒厂负责人水某、甄某。双方之前曾经合作,彼此熟悉。王某见到两位负责人,聊了几句,便走上正题:“我找你们二位有事相求,请你们帮忙,我想生产某品牌白酒。
  水某、甄某一听,面面相觑。他们知道,生产冒牌白酒是违法的事,弄的不好要“吃官司”的。于是,两人没有马上表态。王某明白他们的心思,继续说着自己的打算:“放心,我只要生产一部分,不会搞很长时间的。而且所有材料、包装、原浆什么的都由我来提供。你们每帮我生产一瓶,我给你们一元钱的利润。10万瓶酒是10万元……真要出了问题,后果由我承担,与你们无关。”一番花言巧语,水某、甄某觉得既然有钱可以赚,而且王某说得信誓旦旦,再加上碍于朋友面子,两人便答应下来。有了生产厂家之后,王某先后跑到山东、江苏一些企业,伪造出某知名白酒的授权书。接下来,他又找厂家加工出该品牌白酒的瓶盖、酒瓶、外包装盒以及包装箱。一切准备就绪,王某将自己酒厂的原浆提供给三山这家酒厂。
  酒厂负责人担心白天生产被人发现,便利用夜晚安排工人加班生产。就这样,一瓶瓶某知名白酒就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并流入市场。成本价不足50元的一瓶白酒,摇身一变成了名酒,价格从100元到300元不等。直到公安机关查获,已生产4500多箱,库存查扣2045箱,1.2万多瓶,其余已被其对外抵债销售,金额近40万元。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王某等人的发财梦终于破碎。目前,王某及水某、甄某均被公安机关依法移交起诉,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公正而严肃的审判。(芜湖市公安局 张红 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