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 守护秀美江淮

23.07.2017  13:13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长远发展。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生态制度、推动改革创新、打造安徽样板,奋力在生态优先、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上闯新路,让绿色成为发展最美底色。在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元大关、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下,江淮大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生态强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制度设计日趋完善,引领绿色发展

    ——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构建系统完整的安徽特色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4月27日,随着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进驻,全省上下一场剑指环境“顽疾”的攻坚战全面打响。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我省期间,以问题为导向,重点督察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环境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为加大追责问责力度,我省近日成立突出环境问题责任追究督导专项工作组,督导各地问责,凡是具有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情形的,一律追究责任。各地在督察组转办件查处中,已问责476人。

  问责所依据的《安徽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正是我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制度成果。近年来,我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谋划和推动,出台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政策文件。 《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安徽省绿色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安徽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实施方案》《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安徽省环境保护督察办法(试行)》等密集出台,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最可靠的保障。 《安徽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安徽特色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随着《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出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部门职责清晰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告别部门“单打独斗”。各级党委、政府建立“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责任体系,主要领导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第一责任人,负全面领导责任。

  环境改善事关群众获得感。 《安徽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绘出环保路线图,将强化调控、治污减排、防控风险、保护生态、提升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到2020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改革激发绿色动力,呵护碧水蓝天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为全国探索出“宝贵经验”,生态补偿机制逐步推广;河长制全面推行,力破“九龙治水”困局

  山水如画、碧波万顷,清澈的水面波光粼粼。这是记者上月参加江淮环保世纪行到歙县深渡镇看见的一幕。“新安江山水画廊”码头边,两艘垃圾打捞船正在江面作业。为保护新安江水质,该市流域68个乡镇全面运行垃圾处理体系,聘用农村保洁员2791名,并在干流成立了16支打捞队。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新安江上下游区域持续合作,进入第二轮试点。上一轮试点期间,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为优,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连年达到试点目标要求。多年来,黄山市走出治理路径,做到垃圾保洁、河面打捞、网箱退养、干流治理、采砂整治、水草治理“六个全覆盖”,干流两岸风貌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业企业转型发展、城乡污水处理“四个强力推进”,并以试点为杠杆,撬动起全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环保部调研组认为,新安江流域试点,为我国水环境补偿机制的建立和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

  如今,经财政部、环保部批准,第二轮试点续约。黄山市成立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探索“以保护带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新路径,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积累“新安江经验”后,我省首个省级层面的生态补偿机制2014年落地大别山。从当年起,省级设立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资金2亿元。六安市环保局等相关单位建立生态补偿项目储备库,涉及水源地保护与周边整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工程等多个方面,每年按批次从项目库中选取项目纳入当年生态补偿实施计划。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淠河总干渠水质连续两年稳定达标。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面推广生态补偿机制。

  江河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2016年岁末,中办国办印发《意见》,两年内全面推行河长制。我省先行先试,出台《安徽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今年9月底前,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管理体系,每一条河流都将有负责人的名字。党政“一把手”管河湖,力破“九龙治水”困局,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维护河湖健康生命,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管理保护目标。

   先行先试多点发力,打造生态样板

    ——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运行重点项目库,以“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引领,加快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打造生态样板,我省正在下一盘“大棋”,在皖江生态文明示范区、淮河生态经济带、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巢湖流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大黄山国家公园、大别山绿色发展示范区多点发力,力争到2020年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安徽省绿色发展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以“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引领,加快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即推进皖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构建皖江绿色生态廊道;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构建淮河绿色生态廊道;推进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构建皖南山区绿色生态屏障;推进巢湖流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建设环湖生态产业带和特色城镇;坚持生态为基、制度先行,推进大黄山国家公园创建;依托大别山和江淮丘陵,构建皖西地区水资源保护绿色生态屏障。

  今年是我省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 “今年以来,我省制定绿色发展行动纲领、形成推进机制、运行重点项目库、建立纲要体系等,绿色发展行动推进迅速、开局良好。 ”省环保厅负责人表示,我省实施绿色发展行动,明确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程、重点领域污染防治、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生态补偿机制、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等五大方面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围绕目标任务,我省建立重点项目库,以项目建设推动绿色发展。重点项目库已有543个项目,包括生态建设类、污染防治类、循环低碳类等项目,总投资6121亿元。项目库年度推进情况总体较好,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截至6月底,实际完成投资379.14亿元,占年度总投资计划的63.5%,竣工项目28个。

  省环保厅负责人表示,实施绿色发展行动,我省将完善政策措施、强化项目调度、实施挂图作战,加快实施一批关键性改革举措,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交出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