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补“短板”深化改革勇实践

16.05.2016  20:51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和要求,指向明、落点实。安徽全省广大干群要深刻理解、坚决贯彻,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安徽省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生态农业强省跨越。

  调结构,既要丰盈粮仓,也要不断鼓起农民腰包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的关系,调优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让江淮大地不仅成为“粮仓”,还要是“肉库”“奶源”和“厨房”

  立夏前后,皖北平原的麦子正在灌浆,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苗情整体好于往年,目前看夏粮丰收的希望很大。”灵璧县种粮大户程仁岭说。

  我省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十二连丰”,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同时,种粮效益下滑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去年,在国家托市情况下我省多地依然出现稻谷滞销,“卖粮难”问题抬头。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的统计分析指出,去年我省粮食虽然继续丰产,但价格下降,农民收入降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努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剖析了农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源所在,提出了增强农业生产适应市场能力的有效举措,是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强省的基本遵循。

  今年1月,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形成结构更合理、保障更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调结构向何处发力?省农委主任孙正东表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我省实际出发,重点调整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种养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农业循环经济结构等,着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稳定小麦和水稻生产,重点打造皖北地区优质专用小麦、江淮丘陵和沿江平原优质安全水稻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专用品牌粮食。

  这表明,今后我省将着重引导各地找准资源禀赋这个“定位器”,逐步调整形成农产品优势产业。“按照这一精神,今后我省将会把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和投入向口粮、主产区集中,推动农业的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 ”省农委副巡视员胡桂芳分析。

  去年,全省小麦、玉米、中单晚稻面积增加了189.3万亩,因高产作物面积扩大增加粮食产量15.4亿斤,对全年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率为63.1%,显示出调结构对农业增效的巨大作用。

  调结构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要立足于调优、调高、调精。我省明确要求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突出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在稳定粮食产量和产能基础上,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让江淮大地不仅成为“粮仓”,还要是“肉库”“奶源”和“厨房”。

  我省农业“一粮独大”,种强销弱、量大链短、质优价不优问题突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要积极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促进农民增收。

  进入5月,长丰县陶楼乡的数千亩桃树挂果不久,果农们却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桃花节吸引游客25万人次,带动农家乐餐饮、果品采摘等收入近亿元。目前,陶楼乡农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比高达50%以上。 ”长丰县陶楼乡党委书记方捷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深入推动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行动指针。

  “农家乐,乐农家。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振兴传统手工艺计划,开展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攻关,推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转方式,着力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农业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必须摒弃粗放经营的路子,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降成本提升竞争力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方式,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在小岗村,记者遇到农民李红霞。50多岁的她这一季在家种10多亩小麦。 “耕种收全靠机械,不然一个人哪忙得过来? ”李红霞说。

  机械代替了镰刀,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目前,我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过七成。

  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专家强调,拼资源拼消耗的农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要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上来。

  在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我省粮食总产不断跃升,主要靠单产提升。去年,各地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及小麦一播全苗、水稻工厂化育秧、测土配方等技术,全省粮食综合平均单产提高12.1公斤/亩,由此增产粮食约24.0亿斤,对粮食增产贡献率为98.3%。目前,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高于全国近4个百分点。

  未来农业增效的“密码”依旧是科技装备。专家分析,与山东、河南、江苏等省份比,我省玉米、小麦、水稻等主粮单产依然有较大差距,必须继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农机结构,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我省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补短板”改善农业供给上的薄弱环节。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深入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4670万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规划实施后,可新增粮食32.6亿公斤,每年节约灌溉用水3.8亿立方米以上,节肥约9.5万吨。

  “补短板”还要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多年投入差距造成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远落后于城市。信息化是新的基础设施,必须加大投入,防止形成新的城乡鸿沟。要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等行动,推动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科技的发力点不仅在高产,还要求“绿色增产”。今年,全省小麦生产重点建设72个省级绿色增产示范片(区)、68个示范村和77个示范家庭农场。“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技术,试点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寿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戚士章表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就是要转方式,把农业投入降下去,把效益提上来。

  把绿色转型作为主攻方向,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强省,我省大力推进粮食、畜牧、渔业、休闲农业等系列绿色增效模式攻关示范行动,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让透支的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到2020年,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要达到65%以上。

   强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厚植发展优势

    ——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线,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狠抓落实,不断探索和创造农村改革新经验

  在安徽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深化农村改革的深刻意义,指出了加快农村发展的根本路径,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以来,正是依靠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我省农业农村获得持续稳定发展。新形势下推动现代生态农业强省建设,依然必须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重要抓手。 “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今年我省将以激活农村要素活力为切入点,推动改革创新示范行动落地生根。 ”省农委主任孙正东表示。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是新时期农村改革的主线。

  去年7月,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首批颁证启动仪式在小岗村举行,关友江等18位村民代表领取新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从偷按“红手印”,到喜领“红证书”,标志着我省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截至3月底,首批全省20个试点县(区)已颁发经营权证书289.4万本,占已测绘土地农户的87.8%。 “加快进度,提升质量,确保年底全省基本完成试点任务。”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确权颁证,是为了释放生产力。全省各地加强土地确权成果后续利用,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以土地确权颁证登记为突破口,我省统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改革,努力形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契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不断厚植农业发展优势。

  去年,天长市被确定为全国29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之一。通过清产核资、界定资格、配置股权等举措,天长市154个村(社区)全年实现经营性收益888.71万元,村均5.77万元,较上年增长57.12%。今年,全省将再完成80个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

  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狠抓落实,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农村改革的具体措施,安徽就能在新一轮农村改革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引领现代农业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