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公益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记我校2015年度“十佳大学生”王翠翠
“孩子,你真的想好了吗?”年迈的父母目光颤抖,祈求地看着女儿。
“我想好了。爸,妈,相信我,这是我的选择。”年轻的姑娘握紧手中的笔,坚定地在申请人一栏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位姑娘就是我校12本硕王翠翠同学,学校2015年度“学习雷锋在行动”先进个人和“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获得者。2014年4月,这位爱笑的阳光女孩在《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申请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姓名和信息,志愿捐献自己的器官和遗体。该事迹被合肥故事休闲频道《夜线独家》所报道,王翠翠这个名字也为许多人所熟悉。
捐献血液,点滴汇成生的希望
从小,王翠翠就是个善良的女孩,只要可以帮助别人,她总是尽一切努力。王翠翠读高二时,她的一个同学不幸患了白血病。王翠翠带头捐献了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还跟大家一起去探望那位同学,希望能鼓励他坚强地活下去。看着同学痛苦的样子,王翠翠到处打听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别人告诉她,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让更多白血病患者拥有生的希望。从那以后,王翠翠暗暗下定了献血的决心。
高中毕业后,王翠翠如愿以偿来到了我校学习临床医学。开学没多久,王翠翠看到了献血车驶进了校园,便立刻站在献血者长长的队伍里。虽然针头很粗,虽然抽血很痛,但是看到那针管中流动的红色,看到自己传递的生的希望,王翠翠激动又欣慰。从那以后,她开始不间断地献血,不仅如此,她还不满足于学校的献血车,而是不断外出寻找献血屋献血。
后来,细心的王翠翠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由于血小板只能保存5天,而且捐献时耗时较长,所以库存一直相对紧张。为了更好地奉献自己,她决定将阵地转向单采血小板。第一次献血小板是在王翠翠老家的血站,因为对抗凝剂比较敏感,在采血快结束时她身体起了反应。王翠翠努力装作若无其事,然而采血的护士还是告诉她,她的身体无法捐献血小板。
倔强的王翠翠并没有就这样放弃,她又悄悄地去了合肥的血站,想再试一次。由于采血机器的型号不同,这次她的身体基本没有不适反应。因为血小板的生长周期比较快,根据国家的规定,半个月就可以献一次。从那以后,这个欣喜若狂的女孩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几乎每个月都会去献一次血小板!迄今为止,王翠翠的献血次数已达19次,其中16次血小板,共15.6个治疗单位;3次全血,共900ml。除此之外,为了帮助更多的人,王翠翠还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希望为更多的人带去生的希望。
遗体捐献,让爱心永存人间
2013年3月,和所有大一的医学生一样,王翠翠开始了解剖学实验课。第一次与大体老师的直接接触,令她既兴奋又紧张。因为长期浸泡在福尔马林里,遗体被泡得有些变形,第一眼的视觉冲击,让许多同学都难以忘怀。福尔马林的特殊味道也刺激得同学们鼻涕眼泪直流,喉咙难受。但是王翠翠说:“第一次的解剖课,虽然生理反应不适,但心里有的却不是传说中的恐惧,而是满满的敬佩,不敢有一丝亵渎。无论他们生前多么平凡,此刻的他们作为医学生的大体老师无言地教育我们,成就一个个名医,是谁也无法超越的伟大。”也正是这次接触,这份敬佩在王翠翠的心里种下另一颗关于公益的种子,一颗更伟大的种子。
一年以后,也就是2014年的三月,偶然有一天,刚下课的王翠翠路过解剖楼,看见了一辆标注有安徽省遗体捐献中心的面包车,一年前的那份情感又从心头涌起,此时的王翠翠已经养成了“按时”捐献血小板的“好习惯”。王翠翠想:“活着,我能一直捐献我的血液,但死了呢,我是不是同样可以造福后人呢?”说干就干,王翠翠在网上查找了关于遗体捐献的相关信息,了解到我国用于实验研究的遗体严重缺乏的现状,也看到了一些平凡人的壮举,王翠翠更受鼓舞,想要捐赠器官和遗体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然而父母对王翠翠的想法压根无法接受。别说尸骨完整,连入土为安都不可能,这在思想保守的农村是难以理解的。面对父母的强烈反对,王翠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们在上解剖课的时候,看到了许多生前还年轻的大体老师,他们的父母不仅要忍受失去子女的悲痛,还要失去他们的遗体,只为完成他们的遗志,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我是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的人,是要去造福全社会的人,更应该要有这样的觉悟,因为我们是在他们的奉献上一步步走出来的。”看着女儿的不可动摇的决心,王翠翠的父母最终只好同意。
2014年4月5日,王翠翠最终在志愿遗体捐赠书上庄严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志愿在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和器官。“人死了也就死了,能为社会做点什么,我觉得很高兴。”王翠翠说。
组织活动,让善心在你我间传递
2014年,已经大二的的王翠翠因为对公益事业的喜爱,继续留在了红十字协会并担任了部长,彼时的她已经参加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成为了协会里的中坚力量。
临近考试周,合肥各大高校共同组织的“春蕾计划”的募捐活动也拉开了帷幕。这次的捐助对象是中国西部的女童,她们因为贫穷而无法上学,不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王翠翠暗暗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一定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失学女童募集到重返校园的资金!王翠翠和其他高校的相关负责人共同筹划着这次募捐的每个细节,一边准备考试,一边组织募捐活动,有时工作到深夜一两点。
很快,她们的募捐活动在淮河路开展起来。可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声却从未销匿。“你们真的是志愿者吗?募集的资金将会流往哪里?资金的使用是否透明?”为了证明自己,王翠翠和一群热血沸腾的同学纷纷拿出历次的活动照片、学生证、荣誉证书,向过路群众们介绍失学女童的现状。王翠翠和同学们的热心感动了很多人,大家纷纷伸出援手。最后,王翠翠他们共为失学女童募集了几千元的资金。“虽然又要考试又要组织活动,确实很累人。但我为那些女童募捐到好几千块钱,应该又可以支持不少女童继续读书了吧。”王翠翠腼腆地笑着说。由于工作优秀,王翠翠被安徽省儿童少年基金会授予了“志愿行动优秀组织者”荣誉称号。
王翠翠也不是没有遗憾的。2015年4月,正在筹备“绿迹环保”活动的她接到爷爷去世的噩耗,她忍着失去至亲的悲痛,安排好活动的详细事宜,才赶回家去给爷爷送行。她说:“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爷爷很爱我,他知道我的志向,他会理解我的。”
献血,捐献血小板,遗体捐献,下社区、下乡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春蕾计划”,“绿迹环保”……每一个活动她都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就像马拉松一样,几十公里的路程,你可能会觉得很远,但其实脚下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向前。不知不觉,回头看看,竟然也能跑出一段距离。因为心里怀着信仰,所以从来不觉疲倦。未来,我还会一直跑下去。”王翠翠说。(学生记者彭小玲 俞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