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玉雕一条街再次上演上百家玉雕商家集体歇业

07.03.2016  15:59

    眼下,苏州市度过了最冷的农历腊月,但号称“玉雕一条街”的苏州十全街却再次上演了上百家玉雕商家年前的集体歇业。而且与往年的歇业不同,这回有二三十家玉雕店铺的白色卷帘门上先后张贴出“店面转让”、“招租”等小广告,这说明这些店铺年后或许也难以开门迎客了。 据悉,目前十全街上的大部分玉雕店都由玉雕聚集区——相王弄一带迁出。据2015年3月的统计显示,入驻到十全街的玉雕工作室、玉器经营户总数高达近300家,而如今的局面对于众多店家来说与预期值背道而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再次引发了业内对于“玉雕一条街”的思考。 气质难救生意 一直以来,苏州玉雕行业堪称人才济济,玉雕作品也浩如烟海,在园林路、相王弄或是城外的光福镇都能看到其身影。但是选择在什么地段开辟一方自己的玉雕工作室,则需要谨慎考虑是否与自己的实力相符。 闲情逸致对忙碌者来说是种奢侈,而对生意人而言却是担忧。据十全街吴玉坊的店家吴国强透露,吴玉坊主要经营仿古明清牌子,2014年5月从相王弄搬到了十全街。本以为能迎来事业的飞跃期,不料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却发现几乎没什么生意,前来买玉的也鲜有新顾客。吴国强说:“2009年、2010年两年生意都不错,但从前年开始营业额呈断崖式下滑,去年更是少了一大半生意。”吴玉坊楼下十几平方米的空间一年租金就要15万,经济负荷过大,吴国强准备在5月份房租到期时就搬回相王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房租等经营性支出,还能获得更多的客流量。 十全街的玉雕店内大多以古雅的明清家具、佛像、字画做点缀,低调的奢华与玉器的君子之风很相宜,与苏州不浮华的底蕴也很相符,这是相王弄里大多数空间狭小的店铺所比不了的。然而,从相王弄蜂拥而出的玉雕从业者却忽略了相王弄的平价与精品皆备,以及选择跨度大、价格实惠的淘玉优势。如此看来,相王弄浓厚的经营氛围也是十全街难以超越的。 行情带来无奈 这个冬季,让玉雕从业者体会到严寒的不仅是强烈的寒潮,更是十年一遇的行情低谷。低迷的市场、沉闷的氛围和连年增长的房租让他们难以有笑容。 除了商家为了“气质”而盲目跟风将店铺迁至高格调的十全街外,近年来玉雕行业的整体性经营下滑也是导致“十全街歇业转让现象”的原因之一。甚至少数嗅觉灵敏的房东为了留住十全街上的玉雕业租客,主动将房租降低三成,共同应对市场的寒潮。 据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褚海波分析,“苏州玉器市场已经有两年多的低迷期了,从目前的趋势看,今年持续低迷是大概率事件,这对于所有玉石行业的从业者来说都是一次马拉松式的考验,不论是工作室还是店家,大家都一同经历着这个非同一般的严冬酷寒。” 在整个经济大环境的作用下,普通百姓一般将资金花费在了生活必需品上而非奢侈品,玉器这种高端的产品在当下显得有价无市。比如十全街上的李广玉器店开得很大,但生意却没有以往好。李广夫妇都是淮安人,多年前便在苏州安家立业,面对如今的行业形势,他们决定另外开一个小饭馆来弥补玉雕店的亏损。“苏州是全国的玉雕批发中心,如果连我们的行情都不好了,那其他地方就更糟糕了。”李广的妻子这样说道。 还得与时俱进 其实,玉雕市场的低迷,对玉雕从业人员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要求苏派玉雕从工匠式生产转型为艺术性创作,此时,设计感强、品质高的玉雕作品还是能脱颖而出的。 “十全街所聚集的玉雕店大部分都是从相王弄搬出来的。相王弄的热闹纷杂使它变得更像一个淘宝的好地方,好坏良莠都在一起,顾客各取所需,因此会保持市场的平衡。”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副会长、著名苏作玉雕艺术家蒋喜说,“但当其中一部分店跳出来盘踞在十全街时,意味着其更上了一层台阶。在金字塔的上层,优劣自然也显示得更清晰明了。当然,精湛的艺术能够折服人,店铺也会越走越好,但若作品平平,则会被市场淘汰。高昂的房租远远甚于相王弄,品质与顾客量却没有紧紧跟随,那么遭遇这样的挫折也是必然的规律。” 同样是从相王弄搬至十全街的夕玉堂,算是规模较大的玉雕工作室了,其主人卢伟表示去年的销量不降反升,原因是其玉雕作品更加注重品质的完美,受到了新老客户的青睐。在卢伟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性,玉雕爱好者的审美也在不断提高。玉雕是一门古老传统的艺术,也要与时俱进。在恪守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也要加入巧妙的创意,方能吸引客人的目光。如果店里的设计依然千篇一律,那么显然没有任何竞争力。

责编:李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