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一封“红头家书”

07.07.2016  15:56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7月7日讯    这几天,一份霍山县太平畈乡政府纯手写的红头文件刷爆了六安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这份文件的正文内容只有113个字饱含温情,当地群众亲切的称之为“红头家书”。那这封“家书”上说了什么,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规范的政府红头文件、标准的乡党委政府公章,咋眼看去,和普通的文件并无差异,唯一不同的是这份红头为中共霍山县太平畈乡委员会文件的正文内容是纯手写的。

  太平畈乡位于大别山复地,皖鄂两省三市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平时的通讯信号就不稳定。6月30号以来,持续不断的暴雨,让太平畈乡水、电、路、通讯全部中断,成为孤岛。在外务工的村民了解不到家中的情况十分着急。

  为了给身在外地,无法联系到家人的老乡们报个平安,乡里的干部决定写一封通告,并且想办法传递出去。

  太平畈乡工作人员、党员何峰 不仅我们自己心里急,外面的人更急,外面要考虑家,所以我们只想着要把这个任务完成好,让外面的人安心放心。

  通告用不到150字的篇幅,简洁地说明了当地的灾情,告知大家无重大地质灾害,无人员伤亡等重要信息,并让在外的老乡们安心、放心。

  通告写好后,乡里的干部决定利用微信“朋友圈”转发扩散报平安。由于当时通讯中断,何峰就和乡党政办主任杜汝舟一起,先骑摩托车,再步行4个多小时的山路,终于在湖北省英山县附近找到了信号,成功的将信息发送到“朋友圈”。

  杜汝舟:“当时由于这个暴雨特别大,有很多的塌方,前面塌方把路全部堵死了,我们又弃下摩托车步行去找信号。边拿着手机边拿着文件,但是我们有这个信念,要把这个东西(文件)发出去”。

  消息发出去后,两人又马不停蹄的往回赶,告诉着急等待的村民,好让他们也放心。

  村民邓昌胜:“很着急,乡镇干部跟我们讲,信已经发出去了,小孩他们都收到了,那就心里安了,安心了”。

  很快,太平畈乡的在外务工人员也通过“朋友圈”、公众号、网络等渠道收到了这份庄重而又饱含温情的“红头家书”。在外务工者张友全:“看到政府发的红头文件,感到很欣慰,让我们在外面打工很放心,感谢他们”。(记者:汪菲、吕洁、叶孟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