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城”淮南怎么样了?

16.05.2014  20:09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专栏——

记者调查: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城”淮南怎么样了?

  安徽广播网5月1日讯 (安徽台记者:张海龙、王立新、汪菲;淮南台记者:许静;实习记者:王柳)淮南,号称“百里煤城”、“能源之都”。上海每天所用电力有6小时来自淮南,长三角所用煤炭中每4吨便有1吨产自淮南。在贡献出煤和电的同时,作为资源型城市,淮南也日益面临“矿竭城衰”的现实问题。

  今年前四个月,全国煤炭等行业仍处于低迷状态。预计2014年全国煤炭呈现总量宽松、架构性过剩的态势。那么,“煤城”淮南经济形势怎么样了?连日来,安徽台“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赴淮南报道组深入淮南,感知这座城市在“全面转型”进程中的悄然变化。

   — 产业转型 再造大淮南 —

  4月25日,风景如画的国投新集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副总工程师郝劲松的办公桌上,春风微微吹动一份材料。指着上面”凤台煤制天然气项目“几个黑体字,郝劲松说,这几张纸可谓厚重啊。煤制气项目已拿到国家的“路条”,用23号项目推介会上安徽省副省长杨振超的话说,煤制天然气项目是我省能源产业升级、资源城市转型的一个示范项目,对调整淮南市乃至全省的经济结构具有里程碑意义。郝劲松说[点击收听录音]:“煤制天然气项目用杨村煤矿产的煤,然后进入厂里变成天然气。这个项目是国家十二五煤化工示范项目之一,也是淮南煤化工基地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煤炭深加工,变成清洁能源,对填补安徽省天然气缺口意义非常大。”

  项目总投资300亿元。一期年产22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产值百亿。这些数字让郝劲松感到振奋,春天里的喜讯将酝酿淮南未来的收获。

  没有抛开煤炭“另起炉灶”,而是积极延伸产业链精耕细作,把煤炭“吃干榨净”,让“燃料变原料”,淮南市工业转型的着力点找的准——煤炭产业的链条越长,附加值就越高。把煤变成电,价值提升1.7倍;从燃料变成化工原料,提升价值至少12倍;再聚合各类下游企业,进而改变淮南挖煤的单一产业格局。

  在同一天的微微春雨里,位于潘集的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管委会也是一片忙碌。作为安徽最大的煤化工及化工新材料基地的总工程师,龚荣进来接受采访都是一路小跑:“今年4月2号,我们现代煤化工基地省政府也批准了。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目前园区的龙头企业——中石化和皖北煤电组建的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一期项目是甲醇制烯烃,预计15年底生产。今年投资84个亿元,目前正按照时间节点施工。”龚荣说[点击收听录音]。

  在工业转型“航母”中安巨大的项目模型前,公司综合办主任李建用激光笔指指点点、一一介绍,“中安联合煤电一体化”项目正在进行地下管线铺设:“现在我们要做煤化工,通过延伸加工,附加值上去了,通过我们这个龙头,再进行招商引资,让基础原料后面的单位都来,这样可以带动整个淮南经济的发展。”李建说[点击收听录音]。

  煤炭市场低迷只能影响一时,产业转型方能永立潮头。“立足煤、延伸煤”,“地下变地上”,淮南多年来力推的转型,也渐行渐快。

  打造横向产业链,拓展循环经济空间,淮南已经破题。以废弃物脱硫石膏为原料的北新建材,建成的国内目前规模最大、拥有自主产权的石膏板生产线,每年可消纳火电企业脱硫石膏50万吨;号称第四增长极的煤机装备制造业,也昂然崛起。在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壁煤机、比塞洛斯和凯盛重工比邻而立,它们作为淮南煤机产业中本土成长型企业与招商外来型企业的代表,共同支撑起淮南“百亿煤机”的梦想。

  俯瞰4月的淮南,工地上机器轰鸣、热火朝天。淮南发改委综合科科长何春福告诉记者说[点击收听录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不含房地产的在建项目有599个,同比增长28%;其中,在建亿元重大项目有198个。一季度,淮南市工业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9%,远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为后续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中国能源之都”淮南找准了位置,“一煤独大”的产业布局正在逐步改观,深化改革在破解要素难题上也有了新突破。

   — 创新发展 助力新淮南 —

  4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安徽淮南高新区的日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步入车间,只见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玻璃幕墙的组装,一块块透明的淡蓝色光伏电池模组被连接起来。公司总监办李祥娟介绍说[点击收听录音]:“这是高倍聚光。区别在于这个太阳能芯片里面是三种不同的材料,象其他的薄膜也好,单晶硅也好,它只有一层,我这是三层,所以它吸收的是太阳不同光谱的光。这也是转换效率高的原因:薄膜是14%,我们是28%。”

    日芯光伏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欣文介绍,他们企业的产品“高倍聚光光伏发电系统”及组件,已经在青海格尔木得到应用,陈欣文说[点击收听录音]:“60兆瓦已经并入国家电网,在送电。可以节约标准煤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万吨,可以满足35万个家庭的用电需求。”

  发展光伏新能源,使淮南这个“能源城”由传统煤炭电力能源,向未来可综合利用太阳能等多途径发电的立体型能源城转变。

  既延伸煤,更“不唯煤、超越煤”,这是淮南转型发展中的又一次升华。

  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是陕汽在华东地区唯一的新能源专用汽车生产基地。4月25号下午,记者在总装车间看到,一个个变形金刚级的重卡,正在加装硕大的天然气车用燃气瓶。公司副总经理马啸介绍,一辆天然气重卡在燃料消耗上,要比普通燃油重卡节省五万元左右的油耗成本。一年减排相当于种80多棵树,“从去年到今年的情况来看还是不错的。汽车司机他的运费省30%到40%,他愿意干这个事。已经量产了。从去年开始已经呈现爆发式增长。”马啸说[点击收听录音]。

  从“高碳变低碳、有烟变无烟”,淮南市推动采煤业向新型替代产业发展的步伐坚定、有力。

  类似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淮南市就像挖煤一样,“挖掘”科技项目。但是不一样的是,新型产业的项目越挖越多、科技创新的能力越来越强。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还要进一步抢占市场竞争的高端。在淮南,企业参与国家甚至国际标准的制定,可谓成果不断。目前,淮南市企业已提出煤矿瓦斯治理等方面的国际标准2项、主持和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10项。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研发部副部长张明介绍说[点击收听录音]:“把我们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标准,然后积极地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抢占行业的至高点。编制这个国际标准,可以打破西方技术垄断,我们在这个市场上的话语权肯定就大了,那么企业技术在推广的时候肯定占主动权,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

  瓦斯治理技术领先,也能赚钱。淮南瓦斯治理技术服务覆盖全国30多个矿区100多对矿井,2013年产值达1.3亿多,利润3700多万。

  令人瞩目的还有淮南在全省抢先一步提出“江淮云”概念,加快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江淮云”这个产业平台,今年年初在淮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揭牌以来,首批意向入驻企业已达百家。

  淮南市科技局副局长王安锐介绍,2013年,淮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2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近46%,“淮南要实行四增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应该说科技创新的任务是艰巨的。优化经济结构也好,提高经济效益也好,转型发展也好,都是要靠科技。科技引领更加重要、科技创新更加紧迫。”王安锐说[点击收听录音]。

  淮南转型发展,需要组建产业的航母编队,而承载航母的“海洋”就是人才。2011年,淮南市70%的高技能人才集中在煤电产业,2013年开始,淮南创新实施了“全国万名大学生”来淮南创新创业5年计划,大批引进非煤电类专业人才,为促进产业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昔日依托煤电,今朝转型发展。在淮河之滨,淮南正奏响全面转型的号角,“美丽新型能源城”转型发展之路正越来越清晰……

  

   — 采访手记:转型发展,淮南正在路上 —

  在淮南采访的日子里,采访组成员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淮南上下对转型发展迫切性的深刻认识,以及推动转型发展的自觉行动。

  淮南这个因煤而成,曾经因煤而辉煌的煤炭工业基地,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与几乎所有能源城市一样,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在为国家贡献出大量能源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资源储备日益减少,开采难度加大、成本增高,以及因高强度开采而留下的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特别是一煤独大的单一的产业格局,让淮南人至今还在品尝抗御市场波动能力低下的尴尬。

  面对再也走不通的“老路”,淮南人坚定地做出了转型发展的选择。他们依托资源,又不依赖于资源,响亮提出“不唯煤、超越煤”,要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努力走出一条延伸产业链,让煤升值,让新兴产业聚集的新型煤化工的道路。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淮南紧紧抓住创新这个最关键的环节,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让转型的步伐迈出的更加坚实。

  转型发展意味着对原有发展模式、原有思维方式、习惯做法和体制机制等等的超越,转型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淮南人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走得坚定而自信。

  城市转型发展,淮南正在路上。

  【 本稿安徽广播电视台《全省新闻联播》5月2日、3日头条播出,《淮南日报》5月6日、7日头版头条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