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法国出版业:热点频现,转型艰难
莫迪亚诺获诺贝尔文学奖,大概是法国文学界2014年最令人鼓舞的新闻了,好奇的读者对他的作品显示出空前高涨的热情。但年度畅销榜的头两名却落入两部非文学作品囊中:冠军法国前第一女友送给总统奥朗德的“毁灭性的分手礼物”,描述“爱丽舍宫廷生活”的《谢谢这一刻》;第二名,具有强烈右翼色彩《法国自戕》,这本书受到中下层民众的热捧,成为当下法国社会一个颇为令人不安的政治信号。另外,继2013年的稳健发展后,法国的电子书产业继续在康庄大道上高歌猛进……
欣喜中夹杂着不满,观望的同时伴随期待,法国出版业磕磕绊绊地来到了新的一年。
2014年法国图书出版业大概可以用“五味杂陈”来形容。
连续三年的市场不景气后,2014年对于法国大小出版社来说,仍是一场令人疲惫的恶战,一季度的销售低迷印证了观察家们的判断,连三月的巴黎书展都被笼上了一层阴郁的氛围。直到八月过后的文学出版季,市场才云开见日,六百余种小说齐登场,表现不俗,让大小出版商们松了一口气。当然,市场数据并不是评价图书业成绩的唯一标准,在过去的一年中,仍不乏令人欣喜的好书横空出世。欣喜中夹杂着不满,观望的同时伴随期待,法国出版业磕磕绊绊地来到了新的一年。
畅销:文学当红,政治夺冠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获诺贝尔文学奖,大概是法国文学界2014年最令人鼓舞的新闻了。莫迪亚诺的得奖出人意料,连《阅读》杂志都坦言这位专注“历史与记忆”主题的作家已多少被人遗忘,他的名字对于法国新生代读者来说甚为陌生。获奖后的莫迪亚诺成了2014年文学颁奖季的最大赢家,好奇的读者对他的作品显示出空前高涨的热情,恰在十月份推出的《为了让你不在此迷路》(Pour que tu ne perdes pas dans le quartier)也乘胜追击,达到两万册的周销量。随着颁奖季浮出水面的话题人物还有今年的龚古尔得主莉迪·萨尔瓦伊尔(Lydie Salvayre),同样是名声不大的作者,同样和“记忆”主题有关。作为西班牙移民的后裔,莉迪·萨尔瓦伊尔在母亲的病榻前构思了这部名为《不要哭》(Pas pleurer)的小说,用细腻的笔调描绘母亲有关西班牙内战的回忆,“厚重的历史感蕴藏在小说所描绘的私人经验中,无论何种题材,都可瞥见人性若隐若现的光辉”,评论家这样写道。
尽管文学奖桂冠作品在本年必然销售长红,但2014年畅销榜的头两名却落入两部非文学作品囊中。而这两部作品,恰又同时反映了法国近年来动荡的政治环境。瓦莱利·特维勒尔(Val rie Trierweiler)的《谢谢这一刻》(Merci pour ce moment)是下半年投向法国图书市场的一枚重磅炸弹,这本描述“爱丽舍宫廷生活”的自传可看做这位法国前第一女友对抛弃她的法国总统奥朗德的一次文字反击。也许民众都有一颗八卦的心,截至2014年底,这一“毁灭性的分手礼物”已经卖出了60余万册,稳居全年销售榜首位。据说相应的口袋书版本会在2015年面世,作者也会在其中加入更多的猛料。法国媒体普遍认为《谢谢这一刻》是对政府公信力的一次猛烈攻击。虽然打着私人传记的旗号,《谢谢这一刻》却为奥朗德在其政治生涯中设置了一个尴尬的障碍。位居畅销榜第二《法国自戕——令法国衰败的40年》(Le Suicide fran aise, les 40 ann es qui ont d fait la France)也同样预示着法国执政党今年以来的危机。该书作者埃里克·齐姆尔(Eric Zemmour)曾是《费加罗报》的专栏作家,目前的身份是自由记者,主要从事时政评论写作,也频频在法国各大电视政论节目中露脸。他在移民问题上的民粹主义作风曾经让他在本国知识分子界大出风头,他更是言辞激烈抨击政府的“宽宏大量”,展现出强烈的极右色彩。《法国自戕》共分七十九章,详细回顾了法国自戴高乐逝世后近四十年的发展史,颇为“政治不正确”地将法国目前面临的社会危机归罪于1968年以后左翼思潮的兴起。该书受到中下层民众的热捧,也成为当下法国社会一个颇为令人不安的政治信号。
热点:战争与经济
2014年是“一战百年”,全欧洲都举行了各种活动,以回顾和纪念这场深刻地改变了历史进程的战争。值此契机,法国本土也出版了不少有关“一战”的新书,其中既有学术研究,也有回忆录、访谈集等,借由文字与图像追溯历史,成为去年法国重要的文化事件。其中法国历史学家本尼迪克特·薇儿吉·夏农(B n dicte Vergez-Chaignon)撰写的《贝当》算得上是2014年最为重要的一部一战主题著作。2013年,菲利普·贝当的手稿《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被发掘,这部从未发表过的文献提供了包括77幅地图在内的珍贵资料。本尼迪克特·薇儿吉·夏农基于这些新材料撰写了厚达千页的传记,重新审视菲利普·贝当饱受争议的一生,梳理其从抵抗领袖到投敌分子的嬗变过程,并用充满激情的笔触,重构一个世纪前硝烟弥漫的欧洲战场。《观点》杂志称此书为“应景且及时的作品”,并称赞作者,“用娴熟的笔调澄清了贝当政治生涯中的种种疑点”。《贝当》也因此获得“2014最佳政治传记大奖”。
另一本重磅新书是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Le capital au XXIe si cle) ,虽然该书早在2013年8月就已经出版,但随着法语版原著被陆续译介到海外,皮凯蒂的观点直到2014年才得到大规模的讨论,已然成为当下学术界和文化界最大的热点。通过考察西方世界三百年来的发展趋势,《21世纪资本论》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弊病进行了深刻反思,指出当今社会贫富不均的本质,认为要实现公正,就必须消除高薪,并通过向富人征税抑制其财富积累的势头。由此书引发的大讨论已经席卷了多个国家,而皮凯蒂本人也成为了法国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学术明星。2015年的头一天,他又因为不满国家政策而拒绝接受国家最高荣誉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消息一出,皮凯蒂再次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在可预见的未来,他的影响力定会持续发酵。
阅读:未来属于电子书?
当我们在谈论图书业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有一个回答是肯定的:电子书。继2013年的稳健发展后,法国的电子书产业继续在康庄大道上高歌猛进。对于固定阅读群体的乐观,让法国的出版商并不惧怕电子书对行业传统的挑战,相反视其为更新业界生态的珍贵机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法国共有12万种各类电子图书进入销售渠道,五分之三的出版商也已经具备了出版电子书的能力,在推广策略渐趋完善,市场日臻稳定的基础上,2014年全法电子书销售额占书商总盈利的4%左右。
当碎片化阅读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我们需要追问的只是它会在多短的时间内成为主流?对于这个问题,以法国文化部长芙乐·佩瑞林(Fleur Pellerin)为代表的政府推手相当自信:9月在法国部分地区公共图书馆推行的“电子书借阅服务”(PNB : Prt numrique en biblioth que)即为一例。在政府的设想中,日后电子书将和纸质书享受同等待遇,在传统的图书馆中都能“平起平坐”地被读者借阅。为此,法国各大公共图书馆都在紧张地更新设备与数据库,以迎接数码时代的全面降临。这项颇具野心的计划无疑将进一步刺激法国电子出版的发展,加快传统图书市场的转型。但也有观察家表达了自己的忧心,认为法国公立图书馆尚未做好迈入新阶段的准备,盲目地加快步伐会带来一系列财政、文化问题。在一份名为《电子书借阅:一点儿也不可爱》的报告中,独立调研机构Savoir Com1声称,虽然构想很美好,但基于目前的采购模式,不成熟的PNB服务将会无端地增加图书馆的支出,同时仍旧无法满足读者的刚性需求。原因有二:首先,可供购买的电子书种类尚不完善,大约在一万种左右,选择面太窄。其次,公立图书馆所谓的“采购”只不过是付钱购买电子书在一定期限内的阅读权限,一旦出借次数超过一定额度,或者权限到期,图书馆不得不二次购买,以延长使用时间,而这笔开销非常惊人。报告称,若要在一个常住人口为十万的城市中启动PNB计划,该城市的公立图书馆的花销将会是目前预算的14倍。
在激进和保守两股势力的左右下,电子书究竟何时才会全面攻占法国人的日常阅读,目前还不得而知,2014年试水的结果,也许将在不久的将来变得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