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四化同步”推动“公共文化强”

19.05.2014  12:19

今年以来,灵璧县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和全省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四化同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扎实推动“公共文化强”。

强基固本,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按照“公益、均等、便利、普惠”的原则,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及西关电影院改扩建项目、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舞动磬乡.放歌民生”送戏下乡工程、“3111”电影下乡工程(为全县300个行政村每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民文化乐园试点村建设工程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持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提档转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积极转变文化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档次,变“办文化”为“管文化”,由传统的“送什么看什么”向“要什么送什么”转变,实行订单式服务,让老百姓按需点单,现场点赞。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辅导员、民间艺术团体等文化骨干的作用,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群体的文化需求,提供更加全面、优质、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县文化馆少儿戏曲培训中心已成为全县叫得响的知名文化品牌,多次参加全县曲艺汇演、全市文艺调演以及《相约花戏楼》、《我要上春晚》、《快乐戏园》等栏目。

抓“常”促“长”,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贵有恒,不能随便‘翻烧饼’。”文化惠民也要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灵璧县依托重大节日庆典、民间庙会等时机,广泛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结合日常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流动文化服务和文化志愿服务下基层,做到“送文化”常态化,使服务更贴近农村生活,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同时,着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和文艺团队,通过文化辅导员和乡土文艺人才为农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挖掘农村公共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潜力,完善“种文化”的长效机制。

开拓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化。理念创新,突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理念,把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科技、人口计生、基层党建、廉政等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紧密融合;内容创新,着力弘扬“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文艺作品热情讴歌灵璧精神、灵璧好人和灵璧“三元文化”;机制创新,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300余场送戏下乡活动、17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和图书配送流动等方面的公共文化服务,引导民间资本更多的投向文化领域。(张可)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