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法院:用法官的辛劳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16.04.2015  12:32
 

  安徽法院网讯      “以前到法院打官司,要复印材料必须到档案室,没想到现在法庭旁边就有了复印机,方便多了。

  “之前缴纳上诉费必须到银行,现在银行的POS机居然摆在了法院诉讼大厅。

  “法院与市保险协会建立了保险纠纷诉调对接机制,道交案件的调解变得容易了。

  “现在拨打‘12368’热线,足不出户即可享受诉讼服务,真是便捷啊!

  ……

  一点一滴的变化,让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赞在心里。

  近年来,滁州市两级法院以听民声、体民情、察民意、慰民心为宗旨,用心、用情、用力创新工作举措,扎实做好司法为民的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干警投入活动的热情,最大力度地提升审判质效,最大程度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宁让法官麻烦,不让群众受累

  2014年7月18日,家住南谯区施集山区,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吴老太,拄着拐棍颤颤巍巍来到南谯区人民法院施集法庭。提起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不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时,吴老太是欲语泪先流。

  “老人家,别着急,有困难我们帮您解决。”施集法庭庭长颜林立即查询该案的卷宗,帮吴老太复印了判决书,协助其填写了申请强制执行表格,迅速替她到南谯区人民法院办理了立案手续。

  “能让当事人只跑一趟的,我们决不能让当事人跑第二趟;能为当事人代劳的,我们决不能怕麻烦,一定要用法官的麻烦换来群众的便捷。”去年年初,滁州中院副院长韩建设在到联系点南谯法院调研时,针对南谯区施集镇属山区地形,交通不便的问题,向南谯区法院提出破解当事人到法庭立案不便的问题。

  对此,南谯区法院因地制宜,率先在施集法庭设立了诉讼服务站,让老百姓不用多跑路、跑远路,就可以在法庭内完成诉讼的整套程序。

  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滁州中院及时召开全市人民法庭会议,总结推广南谯法院经验,加强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要求该市辖区所有人民法庭都要设立诉讼服务窗口,为直接到法庭起诉的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改变以往由立案庭统一立案,然后再交由法庭审理的案件受理方式,强化法庭的便民诉讼服务功能,切实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减少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代表了法院司法理念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同时,该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法律援助法院工作站,对下岗职工、残疾人员、妇女老人等困难群体进行法律援助。同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2014年以来,减缓免交诉讼费149余万元,发放司法救助款330余万元。设立法院专递邮政代办点,彻底解决多年存在的邮政专递送达率低、退回率高的难题,送达成功率达94%,比以前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邀请农行派员入驻,安装POS机,实现立案、缴费、退费一站式服务。专门聘请了一名担任多年陪审员、有丰富司法经验的同志担任人民调解员,负责诉前调解和信访和解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以最经济、便利、高效的方式为涉诉群众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网格化司法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老百姓不信钱不信权,就信理,信法。有时候很棘手的矛盾,我们费尽口舌解决不了的,法官却能轻松化解。法院在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琅琊区凤凰社区主任朱家和这样感慨。

  琅琊区蓝溪小区的小张因为感情受伤而染上了酗酒的毛病,常常酒后发泄,成了远近有名的“扰民大户”。社区接到投诉后,不止一次地进行劝解教育,就连110都因此出动过好几次,可他依旧是我行我素。无奈之下,社区向法官工作室的值班法官张晨求助。张晨法官在了解事情原委后,几次上门,终于见到了难得清醒的小张。通过耐心分析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并以同龄人的身份加以情感安抚,成功感化了消沉顽固的小张,使其当场收起了刚买回来的几瓶酒,并表示今后不再酗酒。从那以后,该社区再也没接到关于他的投诉。

  延伸司法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滁州中院党组一直思考的一个重点。通过对该院在经济开发区城北街道办事处设立的法官服务站、在琅琊区高巷社区建立的法官调解室,以及琅琊区法官工作室运行工作的总结,该院决定在全市法院系统推广社区法官工作室建设,积极构建网格化司法服务网络,通过委派法官轮流值班,加强法院与社区组织的双向联系,实现了司法关口前移,源头化解纠纷,将贴心、便捷的司法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2014年8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调研滁州法院民事审判工作时,对法官进社区化解矛盾纠纷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截至目前,该市法院已经建立起123个法官工作室,160余名法官共计2300余次走进基层,为群众提供零距离司法服务。其中,接待群众来访3000余次,进行法律宣传670余次,调处矛盾纠纷1600余次,诉前调解1700余次。

  强化信访化解,实现案结事了

  “十年官司,十年上访,近三十份判决,我一直不服,现在陈院长打开了我的心结,我服了,我要好好生活。”说这话的老洪是一名文艺工作者,2002年起,他因为妻子的遗产问题与女儿反目成仇,并起诉至法院。

  案件经法院多次审理,老洪却一直不服裁判。针对此案,陈严法院长亲自约谈了老洪,另辟蹊径,从他最爱的文学创作谈起,以诗入情,释法析理,终于感动了老洪。一件积压了十多年、上访到最高法院、很多人认为无法化解的积案就这么和风细雨般地化解了。此后,老洪但凡有新作品,都会寄给陈院长,以聊知音之情。

  今年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深入的一年,该院超前应对涉诉信访改革,对信访积案做了认真梳理,通过开展争创无赴省进京访法院(法庭)活动,采取大接访、领导包案接访、带案下访等方式,因案施策,情理法结合,妥善化解涉诉信访矛盾。同时,对涉诉信访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中央、省、市委和上级法院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出台了《关于依法处理涉诉信访问题暂行规定》、《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听证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积极畅通群众申诉渠道的同时,注重规范信访工作,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反映诉求,妥善处置了一批长达10年的信访老案。

  为实现信访源头治理的目标,该院把审判管理作为提升审判质效,减少信访隐患的突破口,深入开展审判管理“三化年”活动。针对审判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零错案、零投诉、零上访”专题大讨论,引导法官审视执法办案中短板与差距,明确整改提高的方向。

  为进一步巩固司法为民成果,该院秉持工作做到哪,制度定到哪的工作要求,对司法为民中的经验和做法及时进行了梳理总结,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去年以来先后修订或制定了49项制度。

  “今年,滁州中院被省高院确定为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试点之一。我们将以推进试点改革为契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用我们的努力换来人民群众的满意。”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严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