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院士工作站建设成绩斐然

11.07.2014  18:47

滁州市按照“凝聚高端人才智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工作思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自2011年天长市昭田磁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第一家院士工作站以来,全市共组建院士工作站5个,全省排名第三。据调查显示,5个站建站后较建站前销售收入增加5.39亿元,纳税额增加0.25亿元,政府投入扶持资金450万元,带动企业投入研发经费3500余万元。院士工作站正成为滁州经济社会和企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一、指导产业发展,助推转型升级

院士工作站是滁州市引进高端人才,强化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滁州市转型升级、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智力保障。充分发挥院士为滁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提供决策咨询,针对 “如何促进滁州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争取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如何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等重大问题,院士们积极献言献策,为市委市政府提出很多宝贵建议和意见,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滁州经济升级版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障。5个工作站覆盖了我市装备制造、低炭物流、家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共引进两院院士5名,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5项、技术攻关课题13个。

二、引领企业创新,提升整体研发水平

通过院士工作站平台建设发挥高端引领作用,为企业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指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一是借用院士及其科研团队这个“外脑”,发挥其智慧和技术优势,夯实“国家火炬计划滁州家电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滁州家电模具(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安徽省光电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基础,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环境。二是鼓励建站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已立项的企业市科技局给以配套资金支持,为提高企业创新意识注入动力。三是鼓励企业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开展联合攻关,推进科技界与企业界之间交流合作,使高端人才手中的技术、项目在企业中开花结果,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如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电工研究所严陆光院士团队,联合攻关了“钛酸锂电池大功率充放电过程中的散热技术”,推动了锂电池产品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并成功实现产业化;天长市昭田磁电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大学都有为院士联合研发“高磁导率低损耗因数锰锌铁氧体材料及其工艺”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全市组建了5个创新型研发团队,承担技术攻关课题13个,承担国家级项目4个、省级重大项目8个、其他项目15个。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80余个。

三、共建人才基地,培养创新团队

推进学术交流培养引进创新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企业在与院士的合作中通常采取技术咨询指导、人才交换培养等方式建立人才基地,不但引进了高层次人才,还促进了本地创新型人才的快速成长。天长市昭田磁电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都有为院士的协助,分别与安徽大学、南京大学建立研究生实习基地;中家智锐科技有限公司与滁州学院和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研究生实习基地。在院士工作站的带动下,全市组建了5个创新型研发团队,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32名,为企业和院校培养人才230余人。

四、搭建引进渠道,强化政策引导

当前,我国的技术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营造良好的组织形式和合作氛围,使院士工作站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是推动“产学研用”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市科技局联合市科协每年组织“两院院士滁州行”活动培育壮大院士工作站,计划到2015年争取达到10家。近年来,滁州市先后出台了《滁州市人才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和《关于实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等文件,规定:对于2014年新组建的院士工作站,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市、开发区分别给予20万元补助经费,各县(市)区给于配套资金支持。对满2年的站点,通过绩效考评获得优秀的单位,推荐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市科技计划项目优先安排。市科技局会同市人才办正在制定《滁州市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从科学管理、项目申报、人才培养、扶持奖励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