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浦江杯”无臂七子展风采

15.11.2016  14:36

图一为赵靖现场口书

 

滁州市定远县残联11月11日消息:日前,“浦江杯”上海市残疾人暨无臂七子书画作品展在上海市政协展览馆隆重举办。雅称“无臂七子”的七名无臂残疾人书画家和上海残疾人书画爱好者一起,向全社会展示的150余件书画作品,内容丰富,风采各异,韵味深长,透过字里行间,丹青深处,每一幅作品无不凝聚着残疾人超过常人数倍的努力和心血,这是他们克服身心障碍、刻苦练习、持之以恒、勤奋耕耘结出的累累硕果,展现了残疾人的文艺佳作和人文情怀,以及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风貌,努力追求实现中国梦的理想。参加此次展览的作者们,有的失去双臂,有的难以与外界交流,有的生活在无声世界,然而,他们都有对生活的热情以及聪慧的心灵。因此,在他们日趋成熟的笔下,观众也看到了更加丰富的大千世界。 展览中,“无臂七子”集体亮相,尤为引人瞩目。“无臂七子”是指7名书画艺术家陈伟强、和志刚、赵靖、丁京华、石晓华、黄国富和归晓峰。7人分别来自滇、皖、江、浙、渝等四省一市,虽然不同原因失去了双臂,但他们却未自暴自弃,而是以口衔笔,用足挥毫,刻苦练习书画,并且在绍兴创办了中国无臂七子艺术馆。艺术馆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取得了不小的影响,在上海世博会、北京残奥会、北京APEC等国际舞台上,他们都曾挥毫泼墨。近年他们创作的许多作品曾100余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为中国残疾人赢得了荣誉,展示了中国书画艺术魅力。 “七子”之首当属七子艺术馆馆长陈伟强。1967年,陈伟强出生在绍兴上虞,5岁时因触高压电受伤截去双臂,当他明白再也不能长出新的手臂时,便开始尝试用口和双脚取代双手,如今他的油画、国画、书法作品全面开花,不仅在国内多次表演,还受邀前往美、韩、日、巴西等国,为中外残疾人架起艺术的桥梁。 生长在安徽定远县的赵靖,是最让人震惊的一位口书书法家,赵靖是“七子”中失去双臂时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七子”中有肢体和视力双重残疾的一位。他18岁那年被招进定远县石膏矿,成为一名井下工人,第二年,他在井下作业排除“哑炮”时发生爆炸,失去了双臂和右眼,如今只能靠一只仅有0.4视力的左眼观看一切。离开矿井后,他开始了新的人生,学会了用脚写字,之所以喜欢用口执笔,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自己写的字。赵靖擅书草、隶二体,草书取法唐代孙过庭、明代张瑞图、王铎,隶书以清代金农为本,加入草书的灵动用笔,有了一些自己的个性。他不仅用口笔练就了超越一般书家的技术水平,书法艺术上的悟性也很高,还很注重自己的书法史论和文学修养,在国内书法界获得了较高评价。赵靖此次有6幅书法和4幅国画作品参加展出,展现了他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人生情怀。目前赵靖最大的心愿就是举办个人书展及百位将军书法作品展,将自己多年来陆续收集珍藏的包括作家魏巍、上将向守志、书法家李铎等200余位将军、名家,为赵靖口书艺术的题字作为珍贵资料陈列于馆,让更多的人了解书法、喜爱书法、学习书法,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欣赏到名人、大家的书法作品。 云南人和志刚则曾经是一位田径冠军,曾经蝉联第一、二、三届全国残运会田径项目的第一名。退役后,他在另一片全新的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了一名书画家,他的“和志刚书斋”如今已成为丽江古城的一张文化名片。 失去双臂的人生似乎应当很灰暗,但看了“七子”的作品,观众能感受到其中迸发出的生命活力。除了上述三位,擅长书写扇面的丁京华在绍兴鲁迅老宅里开了一间书屋,有“口书扇王”美誉;石晓华则从十几岁时开始就成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现在,又在家乡江苏如皋创办了星光残疾人艺术团,除了自己写书法,还要带着艺术团四处演出……“七子”都是以艺术战胜了自身的残疾,也是用艺术迎来了完美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都经历了美好的爱情,建立了幸福家庭,培育了健康的后代。2015年,在陈伟强的倡议下,浙江华歆文化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在绍兴上虞区建立了“中国无臂七子艺术馆”,为这七位有才华的书画家建立了一个“家”。平日里,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常常以“家”为平台,研究交流艺术,开展青少年书画教学和励志教育,以及国际文化交流活动。2015年11月,他们还联合向云南省玉龙县贫困山村捐资100万元,建立了“无臂七子希望小学”。 “无臂七子”与广大上海残疾人书画爱好者们的人生都不完美,却过得很有意义,也为更多的残疾人树立了榜样。(滁州市定远县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