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工商局三推进三帮扶力促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27.04.2016  12:08

  今年以来,滁州市工商局立足工商部门职能,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全力做好企业帮扶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推进注册登记优质高效服务,帮扶传统产业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

  一是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该局积极推进优质高效举措,把工商执照、质监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合并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办理”。今年全市共新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800余份,变更2000余份,此举把方便让给企业、把时间留给企业,让企业办事省事、省心、省力、省钱。

  二是推进企业注册资本认缴制。一方面,除法律法规规定27个行业注册资本实缴外,对新设企业注册资本一律实施“一认四取消”,即:认缴资本、取消验资、取消收费、取消出资期限限制、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另一方面,简化办事程序,方便企业办事创业,大力营造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进一步深化企业登记“一表通”服务平台,对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和市政府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在“一表通”运行中实行限时服务,确保在两个小时内办结。

  三是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企业名称核准再简化,探索不预先核准企业名称、企业设立登记时一并进行企业名称登记。推行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支撑的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公示、网上发照,实现全程电子化登记,体现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成果。今年以来,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586户,其中,内资企业103户,私营企业2010户,个体工商户4293户,新登记外资企业(含分支机构)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73户。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私营企业35177户、个体工商户12805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230户、家庭农场4120户。

  四是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放宽经营范围登记。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按照方便注册和规范有序的原则,分行业、分业态释放住所资源。试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集群注册”、“住改商”等创新举措,探索外资企业直接登记制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二、推进先照后证商事制度改革,帮扶传统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一方面除法律规定的3项和国务院决定保留的34项工商登记前置事项以外,在办理企业登记时,一律不再设定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并不允许通过备案、承诺、保证等方式实施变相前置审批。另一方面,该局正在代市政府起草了《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666号令)对《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皖政〔2016〕9号)文件中的51项后置审批事项进行了修改调整,并制定了《滁州市工商登记后置审批目录》,共涉及194项后置审批项目、44个监管部门,进一步厘清了市场监管职责,明确了监管范围,提升了监管效能。

  二是严格履行“双告知”职责。对列入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的,严格履行“双告知”职责,一方面,告知申请人在办理营业执照后要及时向相关后置审批部门办理相应审批手续,另一方面,通过政务中心的信息推送平台,向相关行政审批部门推送注册登记信息,由其督促申请人办理审批手续。建立信息双向推送机制,促进了市场主体信息的共享应用,确保了企业信息及时推送、及时认领、及时公示。

  三是简化企业退出机制。为消除僵尸企业,该局正抓紧研究制定方案,制定退出企业相关制式表格,明确退出相关程序及手续。试点开展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

  四是加强企业登记信息分析。组织人员编制《市场主体登记情况分析报告》,完善滁州企业发展工商指数,通过市场主体数据变化分析研判经济形势,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提供参考。

  三、推进品牌战略助企融资,帮扶传统产业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扶持支柱产业健康发展。对本市六大支柱产业即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家电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化工、硅玻璃产业为重点,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实施梯级培育和滚动申报,建立本市驰名、著名商标“项目库”。推动产品“制造”向“创造”转变、“滁州品牌”向“安徽品牌”、“中国品牌”升级,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成长型企业。

  二是积极深化融资助企工程。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通过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股权出质登记和动产抵押登记,充分利用“守重企业信用增信融资模式”和浮动抵押、最高额抵押、反担保抵押、融资租赁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用好用活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切实解决传统产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今年以来,共新申请注册商标400件,培育省著名商标20件,培育驰名商标1件,正办理商标质押贷款3件,申报材料已报国家工商总局。已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18份,抵押登记金额2.33亿元。

  三是开展专业品牌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工作,提升地理标志商标的实际使用效果,力争省级专业品牌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四是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完善和运用小微企业名录,继续做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等综合性扶持政策的实施工作,帮助新创企业走好企业运行发展“最先一公里”,打通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五是创新“一站式”综合服务。对市政府确定“供给侧”和“调转促”改革的重点企业改革、兼并、重组、变更等方面,工商部门提前介入、全程跟踪,提供“一站式“上门服务、延伸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