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前三季度科技工作成效显著

10.10.2016  16:04

今年1-3季度,滁州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有关政策措施,以“调转促”为主线,扎实推进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部署重点工作,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稳步推进。

1、“高企”培育工作扎实推进。一方面,通过整合财税、法律、知识产权和政策咨询等专业领域专业中介力量,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的政策水平和专业能力,鼓励和引导中介服务机构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培训、指导和全方位的辅导,帮助企业提高研发费用辅助账设置、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等。另一方面,按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成长发展路径,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的分类指导,领导包干,下任务,强化考核。列入培育计划的企业,业务科室定期跟踪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16年第一批高企认定中,我市共有81家企业通过评审,2016年第二批高企认定中,共有19家企业正在组织材料准备申报。

2、创新平台建设有序开展。一是科技企业孵化器扎实推进。全市已经建成市直、天长、南谯、明光四个科技孵化器,针对入孵企业,各孵化器工作机构全程进行帮办服务,邀请有关专家对入孵企业进行点对点的培训和指导。全市四个孵化器建成面积达到10.4万平方米,正在孵化的企业199家。二是众创空间平台取得新进展。“天长汇”众创空间获批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启迪之星(滁州)孵化基地”、“萤火虫创孵梦工厂”、安徽云伙计“天地汇”电商创业孵化器、“奇客营”众创空间已经建设完成正在运营。成功举办首届滁州市创新创业大赛,6家企业和3个团队进入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阶段,1家企业进入全国总决赛。

3、科技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制定科技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完成了“一法两细则”,即《滁州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滁州市科技型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实施细则(暂行)》、《滁州市区域科技创新绩效考评奖励实施细则(暂行)》拟定工作,目前,已完成审查,择日印发。“一法两细则”对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使用合理规范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完成了省级国际合作、技术转移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工作。组织专家对明光浩淼安防科技股份公司承担的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真火模拟训练系统研发与应用”和由安徽亚兰密封件有限公司承担的省技术转移计划项目“金属波纹管机械密封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和信尔德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智能型户外高压开关装置研发及产业化”进行了验收。

4、研发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并组织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鼓励企业、高等院校、新型研发机构申报安徽省院士工作站,拟申报1家以上。三是新认定35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涵盖了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工程及制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园林设计等产业领域的企业群。

5、项目申报工作成绩斐然。一是获批省重大专项项目8个,争取专项资金970万元。成功申报安徽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2个,获经费支持20万元;二是认真组织推荐2017年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15项;三是全柴“农用小功率柴油机开发”成功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根据科技部“发展星创天地工作指引要求”,申报科技部“星创天地”5个。

6、知识产权工作势头强劲。1-8月份,全市共申请发明专利5463件,居全省第4位,全市共获发明专利授权1058件,居全省第3位,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完成率为95.8%和132.3%,分别居全省第4位和第2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272件,位居全省第5位;1-9月份,全市共完成专利行政执法案件74件,完成率139.62%,居全省第一,其中查处假冒专利案件22起、调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8起、完成省知识产权局开展“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协作”侵权案件44起。

7、产学研工作向纵深推进。截止目前,组织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16场,促成成交的技术转移项目17项。走访和服务企业58家,征集企业技术需求64项,解决企业技术需求64项。1-3季度累计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25项,累计技术合同金额22527.7万元,已完成年度任务的140%,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8、科技扶贫工作深入开展。自科技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滁州市科技局紧紧围绕科技扶贫活动安排,全市科技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截至9月底,我市55名科技扶贫特派员共实施科技扶贫项目30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6个;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38个(项),新技术10个(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800人(次),解决实际科技需求156个;服务带动贫困户15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