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探索水稻病虫害无人机防控技术

09.09.2014  17:42
    “我要让‘飞虎队’飞起来,让‘稻飞虱’降下去。”8月底,正是晚稻防治病虫害的关口,在湖南省湘潭县排头乡船形村国兵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章爱国正忙着检修植保飞机,他给自己的农用飞机植保队伍取了个响亮的名字:“飞虎队”。         懂点机械技术的老章经过一阵“折腾”,让植保飞机飞在了稻田上空。今年晚稻第一次洒药后,杀虫效果明显,其他“服务订单”也送上门来。眼见“飞虎队”大有可为,老章计划到9月中旬,再调用几台植保飞机进行第二次洒药,真正实现“虫口夺粮”。
应用现状:种粮大户用上无人植保机

        湖南是“水稻第一大省”,但水稻也常遭受病虫害的侵袭。近两三年,湖南因病虫灾害每年损失稻谷多达50万吨。 “去年抗旱灾,今年防虫灾。”今年对于湖南中晚稻来说,连续的阴雨天气,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重发风险大,纹枯病当前发生面积2045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6.6%;稻瘟病在一些老病区和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的地区成灾风险极大。       “由此可见,病虫防治不好就会有灾情,防治好了就是减灾。要实现晚稻虫口夺粮,抓好水稻病虫防控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性措施。”湖南省植保植检站站长欧高财说。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植保工作需要先进的农业装备来支撑,目前植保机械化在湖南利用率还较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湖南省农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全程机械化的六个环节中,机械植保率相对更低。目前,50多家服务组织已购置单旋翼机型60架,多旋翼机型40架,作业面积仅28万亩次。         如何发动农户进行机械化植保?湘潭县农机局的做法是发动大户进行示范带动。章爱国是湘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年4月,他花21万元购买了湘潭首架农用微型植保飞机,去年一年完成作业达8300多亩,收入近20万元,除去所有成本,纯利润近10万元。初尝甜头后,老章看中潜在的“飞防”市场,他想多买几台,但由于费用太高,于是,在一年之内,他分3批订购了30架微型农用植保飞机所需的主机和配件,自己动手组装,目前已成功组装4台。         “飞虎队”的5台植保飞机在今年的晚稻病虫害防治战中大显身手。8月初,章爱国让5个“飞虎队员”全员上阵,负责合作社2000多亩水稻的植保作业。在章爱国看来,植保飞机优势很多:首先是“省时”,作业效率较高,2分钟能洒一亩地,每天作业时间可达4—5小时,可完成作业面积150—350亩;其次是“省力”,采用无人植保飞机可以大幅提高效率,可降低人工成本约30元/亩,同时采用植保飞机还可避免工人在热天中暑和中毒;再次是“省液”,在正常气候和操控手技能较好的条件下,洒药均匀节约药液,施药质量较好,防治效果有保障。
农户担忧:如何遏制成本高、故障高

        虽然植保飞机“省时省力省液”,但让老章不“省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购机成本较高,所以老章才出此下策,无奈购买配件自己组装整机。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仔细算了一笔账,单旋翼机型市场价15万—22万元,多旋翼4万—24万元,一般使用寿命在300小时左右,而每亩作业成本在14—18元,比其他施药机械作业成本高30%—40%,因此使用年限短,作业成本相对较高。         而如果购买未经鉴定的植保飞机或“购零组整”,虽然费用少了,但带来了不可控的安全隐患。就拿老章来说,今年以来,有3架植保飞机由于操控不当,一头撞到了电线杆上,只得花时间修理。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药械科科长陈越华说,据调查,以农业植保无人直升机为例,湖南省各类机型都有较高故障率,相对而言,单旋翼机比多旋翼机的故障率高。湖南省初步统计,全省各地田间作业飞机事故达300多场次,一家服务组织购买了一架多旋翼植保飞机,没想到在第一天施药时就因遥控系统失灵。         在故障的背后隐藏着植保飞机研发的无力。农业植保无人直升机研发应用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现有的研发人员与操控手基本上来源于航模爱好者,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产品的某些缺陷。湖南5家生产农业植保无人直升机的企业产能约1000架/年,但目前仅有湖南某公司研制的YG—1和3ZD—10A机型通过了“新产品鉴定”。       因此,农业植保无人直升机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引起了湖南省高层的重视,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省长杜家毫到田间施药作业现场调研,并分别作出专门批示,要求支持企业研发,扶持专业组织应用。在政府的推进下,地方标准出台了,国内首个超低空遥控飞行植保机地方标准于去年年在湖南出台;产学研联合,核心技术项目有了,已申报的《精准作业农业植保无人直升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已列入湖南省科技攻关重大核心技术项目;联合培训,操作手有了,湖南农业植保部门与湖南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无人直升机操控手培训基地,第一期培训学员达110人。         为了降低农户的购机成本,2014年,湖南研发的农业植保无人直升机在国内率先通过农业部审批,进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享受农机补贴每架5万元,全省部分地市县二级财政追加补贴3万—6万元,省会长沙市将县二级财政追加补贴提升到10万元。         市场需要,政府引导。惟有这样,在省时省力省液之后才能真正做到省心,让植保机械“”得更好。(中国农机化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