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徐家祠堂 感受重阳敬老

16.10.2018  09:10

    早听说孙圩子有一座徐家祠堂,是当地传承孝善文化的基地,九九重阳敬老节前夕,和家住破阁村的徐氏后人徐敬彬老爷子约好后,周末邀三五好友,慕名而去。开车沿萧淮路向南而行,在连霍高速萧县南入口转而西行,路况开始变差,且弯道多,可谓一路迤逦而行,到了孙圩子向路人打听徐家祠堂的方位,路人甚是热情,于是车向东而行,过萧濉新河,渐有爬山之势,不一会便来到了徐家祠堂,下了车,远望徐家祠堂,古朴、庄严、肃穆,几位好友拿出手机、相机拍照,早已在此等待的徐敬彬老爷子热情的迎了过来,和我们握手寒暄。徐敬彬老爷子原是陇海药业的党委书记,现退休在家,是萧县横山堂徐氏联谊会副会长,平时积极宣传家族文化、孝善文化,在当地颇有影响。闲聊了一会,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走进祠堂。

  徐敬彬老爷子说,横山堂徐氏总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即公元1808年。后被黄水淹没,民国26年即1937年在原址重建,依旧保持了(嘉庆年间)祠堂原来的设计风格和建筑风貌。看着这座保存完好的老祠堂,我们纷纷称奇,啧啧称赞,老爷子接着介绍道:徐氏总祠重新建成后即见证了艰苦卓绝的全国抗战(1938年徐州会战中萧县抗战史上的孙圩子徐家祠堂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时期徐家祠堂作为当时的解放军战地医院,在此抢救了大批的伤病员)。建国后被政府收作学校,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批人才,使他们得以走出乡村,如今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直至1980年政府将祠堂重新归还给徐家。徐氏家族秉承先祖“谨遵国法、耕读传家、敦亲睦族”的理念,为弘扬祖德,教育后人,把家族优秀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徐氏家族分别于1985年、2011年各大修一次,使得古老的祠堂得以保存完好,同时家族文化得以延续。横山堂徐氏总祠是皖北地区为数不多且保存完好的古祠堂,祠堂现有主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门楼和耳房共三间,院内青砖铺地,面积约12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0.7亩,门外场地2亩,徐氏祠堂具有典型的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整个结构以砖石为主,布局完美,东西厢房和主房合理搭配、错落有致,2014年被萧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在积极做好祠堂建筑维护保养工作的同时,准备报批安徽省省级文保单位。听了徐敬彬老爷子的介绍,我们不禁停下脚步,重新审视了这座古色古香而又庄严肃穆的祠堂,眼尖的一位同事忽然说,大多数祠堂都是宗祠,你们徐家祠堂怎么这么大的口气是徐氏总祠,看到我们的疑问,徐敬彬老爷子笑了,说道:在淮北市徐集、永城鱼山都有横山堂徐氏支祠,他们是从这儿迁出去的,他们是支祠,这儿当然是总祠。听了徐敬彬老爷子的解释,我们豁然开朗,徐氏是当地望族,果然是名不虚传!看到这古老的祠堂,我们不禁感慨万分:萧县地处华北平原南端,自古徐黄水泛滥,离徐州很近,历史上战火多波及萧县,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家族的繁衍、生存和传承是相当困难的,像徐氏家族这样的祠堂历经艰辛能传承下来并保存的很好,真的是很不简单。

  接着徐敬彬老爷子打开老家谱一一给我们介绍:横山堂徐氏家族于元末明初从山东安丘迁来,至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开枝散叶二十余世,族人数万众,分布在萧县、淮北、灵璧、宿州、固镇等地。徐敬彬老爷子又向我们介绍了徐氏后人在萧县各乡镇分布的情况,仅徐家祠堂周边以徐姓命名的村庄就不下二十个,历史上徐氏家族虽未有官宦显贵出现,但也不乏为官者,如迁萧始祖徐兴为元末安丘(今山东安丘)武官,三世祖徐季本营左哨督军,四世祖徐泰官封大理寺评事(见县志);五世徐廷山西平阳府寿阳县丞(见萧县志);徐澜江西广平府上饶县丞(见县志);徐梧北直隶行唐县主薄(见县志);清末民国时期的徐树铮,北洋名将,封远威上将军,三造共和,力主武力统一,曾收复外蒙,孙中山把他比作陈汤、班超,罹难后当时各界名人如康有为、徐绍桢、张季英等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徐道邻,徐树铮之子,民国著名法律人士,后赴台湾,在台湾大学执教,著有《唐律通论》、《中国法制史论集》等;徐彬如,文博专家,又名徐文雅,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徐氏家族的第一个党员,也是萧县较早参加革命者之一,建国后,任交通部公路总局局长、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等;徐学龙,1939年参加革命,建国后在河南省任职曾担任开封市市委第一书记,郑州市委副书记,河南省基建委主任、党组书记等;徐士信,1939年参加革命,建国后任河北省军区政委;徐士奇,1939年参加革命,建国后任安徽省纪委书记等。全面抗战期间,徐氏家族共有二十位族人,走向抗日战场,为国捐躯(见萧县志英烈名录),听着徐敬彬老爷子的介绍,我们不禁为徐氏家族的历史感慨,是啊,一个普通家族在民族危亡之时,竟有那么多族人,为了抵抗外侮赶走日本侵略者,拿起武器,慷概赴死,看着这厚重的徐氏族谱和院内那棵高大、枝叶繁茂的绒花树,我似乎找到了徐氏家族兴旺发达的原因。一个家族瓜瓞延绵千年不衰,除了植根于我们中华大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家规族训,展开徐氏家谱,谱序里面的族训赫然在列:谨遵国法、笃念同伦、敦亲睦族、和睦邻里、笃课儿孙、守助相望等等,无不诉说着前人对后世子孙的殷殷嘱托。

  家学泱泱,千年传唱。福泽绵长,造化万方。我们正要离开的时候,刚好遇到一对父子前来瞻仰祠堂,敬彬老爷子上前询问得知,原来是徐氏后人前来瞻仰祠堂,经了解这位徐氏后人已经七十多岁,今天周末又是重阳敬老节特的让孩子开车来瞻仰祠堂,看到这个情况,我们都很感动,为徐氏家族的尊老敬老的精神感动,老者下了车走进祠堂,身体似乎有些颤抖,他深情的看着这庄严肃穆的祠堂,抚摸着那棵高大的绒花树,仿佛在聆听着的先祖的声音。我们在一旁默默拍照,不忍打破这份宁静,走进祠堂正厅,老者面对先祖牌位,双膝跪地,虔诚的跪拜磕头。我们这些游客无不为之动容,老者的这一举动,对我们这些游客和他的儿子都是一种心灵上的震撼。我敢说这种言传身教对他儿子的教育,胜过一千遍的说教。这让我再一次想起了徐氏家族辈分的真切含义:为人在世,不就是要“文学世作、孝亲敬祖、友爱同堂”吗?这才是家和万事兴的真谛!只有把这种精神“传之永久”才能“家运隆昌”。我想,那位老者的行动就是最好的尊老敬老,他人性中最美的光辉会在他子孙后代身上生根发芽,播撒四方。这对于一个家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此刻,在这安静肃穆的祠堂里,时间仿佛静止了,让你感受到的就是心灵的涤荡,在这里,尘世的喧嚣、名利的追逐、人心的浮躁统统被过滤掉,回响在心灵深处的是那些“谨遵国法、尊宗敬祖、孝善传家、诗书耕读”代代相传的家规族训,这已然成了徐氏家族最宝贵的财富。她支撑着徐氏家族一路走来,满载荣耀,流光溢彩。一个村庄,一个家族不过是人类浩瀚历史中的一颗微粒。横山堂徐氏家族生生不息六百多年的发展、兴旺,只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一个缩影。我相信,随着中华民族家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弘扬,徐氏家族文化将会更加光彩夺目,再谱华章!

  短短半天时间,我无从了解更多的徐氏家族故事。对我们来说,徐氏家族的辈分也许就诠释了一切:文学世作、孝亲敬祖、友爱同堂、传之永久,家运隆昌。徐氏家族的辈分恰恰契合了“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中华民族传统家庭文化教育的真谛,小到一个家族,秉持世代相传的家族文化,兴旺发达,大到一个国家,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

  返回的路上,大家的话少了许多,我想我们都沉浸在徐氏家族文化的熏陶中。这是一次收获颇丰的徐家祠堂游记,更给我们上了一堂有意义的重阳敬老教育课!

  感谢徐敬彬老爷子的讲解,重阳节之际祝福徐敬彬老人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