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布淮河行蓄洪区相关规划和建设总体方案

19.10.2018  23:33

  10月17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淮河行蓄洪区相关规划和建设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安徽将于2020年底前,完成淮河行蓄洪区内贫困人口安置,迁移低洼地50.96万贫困人口至安全区域。

   2020年底前完成淮河行蓄洪区内贫困人口安置

  一直以来,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是国内使用最为频繁的行蓄洪区,目前尚有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990人,存在交通设施薄弱、饮水保障程度不高等问题。

  记者从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淮河行蓄洪区自划定以来,共启用128次,累积转移人口160万人次。针对淮河行蓄洪区脱贫、安全、环境、发展等突出问题,按照“减总量、优存量、建新村、分步走”和“一区一策,一台(圩)一方案”原则,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部门编制了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和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总体方案。

  方案要求,重点推进人口安置、庄台构筑、保庄圩修筑、保庄圩达标改造、行洪区调整等5大任务,安置低洼地人口和超容量居住人口64.46万人;2020年6月底前,淮河行蓄洪区内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990人全部安置完毕。

  方案明确,针对交通设施薄弱、电网建设标准较低、饮水保障程度不高等问题,有关部门将扩面延伸农村道路2507公里,建设堤顶道路152公里,提高行蓄洪区公路通达通畅和安全保障水平;新建改造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12座、各等级线路1716公里,加快补齐电网短板,保障行蓄洪区全天候电力安全;同时,实施项目148处,增加日供水能力109.69万吨,保障行蓄洪区饮水安全。

  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功能方面,明确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水平、促进基本劳动就业创业、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强化基本住房保障、改善基本社会服务、加强基本公共文化体育和优化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等8项任务,到2020年,确保淮河行蓄洪区及洪洼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全省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2020年底前迁移低洼地50.96万贫困人口至安全区域

  淮河行蓄洪区既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区内群众赖以生存发展的家园。由于启用标准低、使用频繁,居民生产生活不安定,加之行蓄洪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缓慢,导致贫困程度整体较深,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行蓄洪区内居住在低洼地不安全人口49.86万,约占行蓄洪区内总人口的50%。行蓄洪区一旦运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无法保障,需提前大规模紧急撤退转移。

  综合居住位置、搬迁后生产半径、现有保庄圩安置容量、群众意愿等因素,省水利厅将优先考虑居民外迁、充分利用现有保庄圩、依托进一步治淮工程新建保庄圩、少量新建庄台等方式,因地制宜,分区施策。

  根据规划,2020年底前,低洼地未脱贫的贫困人口50.96万人全部迁移至安全区域,超容量庄台中未脱贫的贫困人口优先迁移安置,共安置人口8.98万人(含就地保护3.58万人),新建瓦埠湖九里保庄圩及寿西湖城西、菱角、涧沟3座保庄圩;2021至2025年间,将持续推进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加固现有保庄圩,建设濛洼庄台、老观北保庄圩和城西湖陈郢、王截流保庄圩,完成汤渔湖、潘村洼行洪区改防洪保护区等安全建设工程,共安置人口55.48万人(含就地保护20.13万人)。(记者彭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