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淮工程昨日开工:一渠长江水 入淮润皖豫

30.12.2016  18:38

  引江济淮工程,我国继南水北调后最大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皖北和豫东地区水资源匮乏问题,建立连通江淮的高等级航道,有效改善巢湖淮河水环境。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梦想,终成现实。12月29日,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派河口泵站枢纽工地现场举行,皖豫两省人民期盼多年的重大调水工程拉开了帷幕。

  “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务院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项目,工程建设规模宏大,是继南水北调工程之后最大的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程建成后,可缓解区域供水矛盾、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形成连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第二条水运通道,畅通江河为巢湖水环境治理注入源头活水,对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内河航道布局、提高区域水资源保障能力,以及确保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范九江是引江济淮施工准备导流导航工程项目执行经理。记者看到,现场已有多台套施工设备进行紧张有序的作业。“这里是江淮沟通段的起点,导流导航工程的施工将为派河口泵站枢纽顺利施工提供必要条件。”范九江告诉记者,目前已有50多台套施工设备进场,开工的工程是引江济淮施工准备导流导航工程,主要工程是节制闸和节制闸上下游的引河开挖。预计到明年4月底水下工程完工,到2018年4月份全部工程完工。

  引江济淮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穿越长江经济带、合肥经济圈、中原经济区三大发展战略区,集供水、航运、生态等功能为一体,润泽皖豫、辐射中原、造福淮河、惠及长江。

  “这既是安徽省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河南省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河南省政府相关负责同志说,自2009年以来,皖豫两省通力合作,共同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可研报告日前获得国家批复,创造了两省合作治水的新典范。在皖豫两省的齐心努力下,引江济淮工程必将又好又快地建设实施,把水生态维护好,确保长江一渠清水润泽两省人民。

  引江济淮工程任务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工程供水范围涉及安徽省亳州、阜阳、宿州、淮北、蚌埠、淮南、滁州、铜陵、合肥、马鞍山、芜湖、安庆12个市46个县(市、区),以及河南省周口、商丘2个市9个县(市、区),总面积7.06万平方公里。

  “引江济淮工程意义深远重大,它能在空间上优化水资源配置,从根本上解决皖北和豫东地区水资源匮乏问题,建立连通长江和淮河的高等级航道,发展江淮航运,保障皖北地区农业用水,更好地建设国家粮食生产基地。改善巢湖淮河的水生态环境,抑制皖北地区中深层地下水超采,为皖北豫东地区乃至安徽和中原地区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引江济淮办主任张天培介绍,工程投资规模巨大,按照国家批准的工期是6年左右,我省将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试运营。

  引江济淮工程包括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其中利用现有河湖311.6公里,疏浚扩挖215.6公里,新开河渠88.7公里,压力管道107.1公里。工程估算总投资912.71亿元,其中资本金721.81亿元,利用银行贷款190.9亿元。分省测算,安徽省境内工程估算总投资842.04亿元,其中资本金662.50亿元,利用银行贷款179.54亿元。

  引江济淮工程具有显著的供水、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蚌埠市发改委农村经济科科长王霞说,尽管在蚌埠境内没有工程建设,但项目将给蚌埠带来好处多多,淮河水流不会干涸断流,能提高供水保障力。“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增强,能改善市内水生态环境,此外项目建成后能实现淮河航道互联互通,对蚌埠航运条件的改善大有裨益。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