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日报: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17.03.2016  18:58

瞄准产业结构调整精准发力,培育助力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寿县加快推进迎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沿着寿霍路一路前行,驱车行进至淮淠河正南淮堤,道路两侧或是成排连片的大棚,或是一望无际的经果林,一个个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处处闪现着忙碌的身影。在淮淠河畔的10万亩土地上,寿县迎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演绎着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动人场景。

近年来,寿县紧抓“”的导向促转型,瞄准产业结构调整精准发力,加快推进迎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扶持乡镇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推动畜牧、水产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让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逐渐展现。

高起点定位,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建立富含科技、更加高效的现代农业,寿县一直在不断创新与探索。

2014年10月,寿县迎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被省政府认定,总面积10.2万亩,覆盖了迎河镇14个行政村。迎河镇党委政府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引导农户转型发展。目前已累计投资8300万元,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先后实施,为示范区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来到绿园特种水产生态养殖基地,正赶上起鱼,一尾尾跳跃的鲜鱼将被送往蚌埠、合肥等地,一网网丰收的喜悦,在650亩水面里延伸着致富的希望。

水产生态养殖基地位于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拥有南美白对虾、中华鳖、鳜鱼等十余个品种,产品远销南京、常州、上海等省内外市场,年产值2000多万元。返乡创业青年刘克占告诉记者:“我们的特种水产合作社,已经带动养殖户102户,辐射周边万亩水产养殖增收。

目前,示范区已建成优质粮基地2万亩、绿色果蔬基地8000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1050亩、优质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2处。示范区的主导产业已发展成以粮食和蔬菜为主,辅以水产、肉鸡、生猪等养殖业,实现了基地规划布局与特色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打造了一个个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

高质量建设,促进产业深入融合

2.2亿元的资金注入,使高标准基本农田、千亿斤粮食增产、现代农业发展等10多个项目不断推进,318公里道路硬化、28.6公里灌溉渠道水泥衬砌,让7.6万亩标准农田旱涝保收,实现了水稻、小麦的稳产增产。

除了硬件上的投入,迎河镇党委政府和迎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负责人审视产业发展优势及薄弱环节,方向既明,群情激奋,干部与群众一起找差距、定思路、找方法、强措施、谋发展。

锦绣园黄桃绿色生态休闲观光基地与八大家现代农业观光园隔路相望,两个项目建成后,除了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还提供了户外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为了推进项目建设,迎河镇党委政府组织力量修建贯穿2个项目区的道路。伴着镇村干部的齐心协力,随着挖掘机的臂膀挥动,5米宽的水泥路面正在不断延伸。

说给大伙看,不如带着大伙干!2015年11月,大店村4名村干部领衔创办了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在110亩的葡萄采摘园里,夏黑、阳光玫瑰、巨玫瑰等6个品种正在茁壮成长。

村干部的率先而行,不仅扩大了绿化面积、美化了环境,也带动了周边农户种植葡萄500多亩。

如今,“心连心”米业、粮食收储、天缘民心科技、绿园特种水产等1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6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4个家庭农场、279户种养殖专业大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高科技融入,激活产业内生动力

走进天缘民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记者惊喜地发现,这里除了以标准化育苗工厂培育种苗,供应周边农户的种苗需求之外,还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经过2年多的研制,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取得新突破。

如今,中国水稻研究所作物秸秆转化中心已经获批,在全国率先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有机肥,用作土壤改良剂,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载体。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病虫草害无害化防控技术、全量秸秆还田技术……科技的力量在这里得到有效发挥,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点、科技专家大院寿县特种水产分院在示范区建立,在迎河,以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包村联户制度基本形成。

这里的土壤、气候都不错,投资环境也很好。”在示范区新建的葡萄种植基地,记者偶遇了正在示范区考察的台湾客商李利娜,她告诉记者:“我们的产品是酵素,由150种水果蔬菜综合发酵而成。目前,我们准备在示范区建立基地,种植生产酵素用的瓜果蔬菜。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工业集中区;寿霍路、李迎路、十迎路沿线三条林果绿色长廊;优质粮食、设施蔬菜、特种水产、健康畜禽四大农产品基地……示范区“一区三廊四基地”已经形成。随着科技创新的投入,这里将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独特风景。

(作者: 柏松 苏强  信息来源: 淮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