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出台《支持技工大省建设若干政策》
中安在线讯 据淮南网报道,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在工业强市、制造强市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技工大省建设若干政策》,我市结合实际,出台了《支持技工大省建设若干政策》。
——扎实推进职业能力培训。实施精准技能培训计划,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等,面向贫困劳动者、退役士兵、就业援助对象等重点群体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可自主选择具备资质的培训单位和《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确定的工种(项目)。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多元办学,大力发展股份制职业教育办学形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探索举办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鼓励企业利用闲置土地、现有厂房举办职业院校。鼓励市内企业与学生、职业院校签订紧缺工种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协议,并发给定向培养生在校学习补助。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技工培养、职业培训方面的主阵地作用。
——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大数据、煤炭、电力、医药、化工、现代服务等领域,实施技师培训项目。鼓励支持各类企业开展以高级工为重点的技能提升培训。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选择一批大中型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
——扩大人才引进与交流。支持企业从市外引进急需紧缺的高级技师、技师。开辟公办职业院校重点专业“一体化”教师引进绿色通道。支持从海外聘请专家到我市职业院校任教,同时鼓励我市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赴制造强国、职教大国培训。支持我市高技能人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技能交流和帮扶活动,对交流帮扶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推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建立优秀技能人才技能资格越级申报、技能等级直接(免试)认定制度。支持已建立职工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挂钩激励机制的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按规定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支持在淮高校、职业院校、大中型企业开发煤炭、电力、化工等产业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力争打造具有我市产业特色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技能评价“行标”、“国标”。推动第三方评价机构建设,完善政府购买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机制,培育社会化评审专家队伍,实现教育培训与技能鉴定分离。
——健全技能人才竞赛选拔机制。鼓励行业、企业广泛开展职工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对纳入年度计划开展跨行业(系统)市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对纳入年度计划开展行业(系统)内市级二类职业技能竞赛,给予赛事补助。对获得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的选手,给予奖励。对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金、银、铜牌、优胜奖的选手,对代表中国队参赛选手,给予追加奖励。对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选手,对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选手,给予奖励。
——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鼓励支持各地和用人单位对优秀的、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实行特殊津贴制度或奖补政策。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申报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对获得省级以上技术能手、技能大奖和“江淮杰出工匠”的,优先推荐申报省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和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表彰。对获得市级技术能手、技能大奖和“淮南杰出工匠”的,优先申报市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和淮南市劳动模范等表彰。
——强化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大力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平台建设。对获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对获批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对获批省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的,分别给予补助。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建立集约高效的现代职业教育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大力推行“技能+学历”教育,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对收入分配方式科学灵活、体现技能人才业绩贡献客观有效、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措施有力、对技能人才激励作用明显的企业,在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技能资格自主评价、有关项目补助等方面予以倾斜。
——优化技能人才配套服务。健全技能人才的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人事档案管理等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立技工“蓝卡”制度,依托社会保障卡加载标记功能,为技能人才在不同所有制、不同性质单位、不同行业和跨地区流动中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提供依据。完善技能人才落户政策,具备中级以上技能水平的省内农民工、外来劳动者,可在我市就业地按程序办理落户手续,其配偶、子女可优先享受公共就业、教育、住房等服务。
(记者鲁松)
原标题:我市出台《支持技工大省建设若干政策》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鲁松 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