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以创新为引领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加快城市转型发展

25.11.2016  10:35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11月25日讯 11月22日,当初冬的第一场雪为大地披上银装,这让凤台县的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的大棚里的田七更显得绿意盎然。

  员工王素萍一边忙着摘田七,一边对记者说:“家里种菜是土里长的,这里是营养液供的,营养价值高,一年四季都在长。”

  王素萍说的,是海绵无土栽培技术。这是科技园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合作,引进的一种蔬菜种植技术。目前,已经在园区5000多亩蔬菜种植园中推广。科技园核心区管委会办公室项目招商部部长徐佩林说:“全部是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控制湿度、温度,不需要打药、施肥,无公害。按照亩来算,我们这个推广一亩地效益增效8000-10000元。”

  近年来,淮南依托凤台、寿县等农业大县,瞄准建设特色精品农业大市、有机生态农业强市的目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向创新、绿色发展要效益。

  作为资源型城市,淮南一直在探索城市的转型发展。

  这是平安开诚智能安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在今年三月推出的一款消防机器人。别看它小小的个头,还不到一米高,却能喷出80米高的水柱。消防员在两公里外,通过控制系统就可以操纵它,对危险区域开展灭火工作。公司总经理刘立志说:“针对一些人不可进、不可及,还有对人身安全有很大威胁的场所,比如石油、化工、罐体,这个时候用机器人可以解决消防官兵的安全问题。目前这款机器人产品已经很成熟了,推向市场了。”

  消防机器人深受市场欢迎,这让刘立志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平安开诚在成立之初,主要从事矿井自动化、智能化装置、煤矿瓦斯治理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但随着煤炭行业效益的不断下滑,公司开始尝试转型。依托原有的自动化、传感器生产技术,公司将未来的发展瞄准了机器人产业。刘立志说:“我们不断和用户接触,根据他们的需求来研发机器人。下一步,我们布局巡检机器人,针对IT、人员这些场合、电力还有城市综合管廊这块。”

  平安开诚的转型,映射着整个淮南经济的转型。一方面,传统产业在寻求突破,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在迅速崛起。

  在淮南市辖区内,共分布着3000多座通信基站。这些基站,除了发射通信信号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在淮南高新区“智慧谷”,我们找到了答案。为了加快淮南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中国铁塔淮南分公司以3000多座基站为基础,搭建智慧城市感知层管理支撑系统。通过在基站搭载各类传感器、摄像头、低空雷达等,为城乡建设、发展和管理提供耳目、大脑及手段,实现城市运营的可感、可知、可控。中国铁塔淮南分公司总经理魏杰举例说:“环境信息采集,河道河沙的禁采,甚至工地上监控做这些。实际上就是以前把运营商的运用开放给社会,使他更集约、更高效地给社会提供服务,这也是开放共享带来的效果和效益。”

  2016年6月投入试运行的“智慧谷”,目前已入驻企业超过20家,建成四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形成了安徽视频云运营基地、卫星应用产业园、阿里巴巴淮南运营中心等产业基地,带动就业两千多人。

  为摆脱“一煤独大”的局面,淮南积极打造大数据、现代煤化工、现代医药、煤机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转型发展掀开新的篇章。今年1-9月份,全市GDP增长6.6%,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高于年初预期目标值。淮南市委书记沈强表示,下一步,淮南将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加速城市转型发展。“重点抓好科技孵化有平台、‘双创’工作有舞台、招才引智有政策、扶持企业有实招、招商引资有力度‘五有’,大力推进去降补、调转促、全创改、放管扶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用足政策的含金量,发挥政策的正效应,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为推动全省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安徽台记者吴晶晶、钱瑶)

  记者手记:

  淮南,被称为百里煤城、能源之都,煤炭产业曾盛极一时。而随着煤炭产业由兴转衰,淮南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寒冰期。2014年,淮南市成为全安徽省唯一一个GDP负增长城市,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成了淮南一个逃不了、避不开的问题。

  在过去的五年里,淮南积极推进产业转型,非煤产业占GDP比重提高了2.6个百分点,并成功跻身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不过,传统产业转型步伐不够快,非煤电产业支撑性大项目、好项目较少,“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等问题,依然存在。淮南的城市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转型能否成功,关键还在非煤产业,尤其是大数据、现代医药等产业。在推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避免同质化,利用好淮南自身的资源优势,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各级政策扶持资金,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吸引和留住人才,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来源:安徽综合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