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业:打造矿井降本增效“技术版”

28.10.2014  12:49

  “李怀军工作室”,是以“全国技术能手”、袁庄矿工人技师李怀军姓名命名的工作室。几年来,在李怀军的带领下,他们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先后有50多项技改成果,其中4项获得国家专利。许多技术革新项目在淮北市、淮北矿业多次评比中获奖,并在矿区得到很好地推广使用。通过技术优势,“李怀军工作室”为企业降本增效达500多万元。“李怀军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目前有3人组成。其前身是袁庄矿运输区的一个电讯室,这里,曾经出现了全国劳模、“十大能工巧匠之一”李振安。如今,“李怀军工作室”发扬优良传统,除维修好矿井运输设备、零件之外,还紧紧围绕矿井运输方面的难题,进行技术攻关。

  技术革新 解放人力

  “把人力从较原始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是我们技改瞄准的一个方向”李怀军说。
  袁庄矿两处地面过路架线(工业广场、设备库门口各1处),以前均采用人力拉动式过路。正常生产时,过路架线处于下降状态,以供来往架空线电机车头正常运行。当有超高车辆横向通过过路架线时,则必须同时由3人拉动活脱过路架线,并将其拉到一定高度,超高车辆才能通过,然后再需人力将其缓缓降下。此方法费时费力,尤其在雨雪天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李怀军工作室”研制出“过路架线自动升降装置”,避免了人力拉动过路架线,省时省力,且消除了不安全因素。目前,孙疃、临涣等多家兄弟矿井使用了这项技改成果,均反映效果良好。此项技术获得了淮北市第十三届“五小科技成果”一等奖。还有“遥控自动盘绳器”、“井口操车器”等均属此类革新,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

  技术降耗 创新创效

  袁庄矿井下3条乘人器(二水平、IV1、IV2),有人无人都在转,造成较大的电力浪费和机械磨损。能不能通过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对此,“李怀军工作室”调研后,立即着手研究控制电路。他们在架空乘人器的上人处安设红外反射式探头,当行人通过探头时,接收器接收的微弱电信号进入放大器,放大器的电信号同时进入加法计数器和CPU处理器。经输出,触发固态继电器,导通磁力启动器,驱动乘人器运行。待乘人到达目的地下车后,再无人乘坐时,快活绳便自动停止。此技改项目每年可为矿节约电费24万余元,同时还减少了机械磨损。像“红外气动风门”、“整流柜智能节电装置”、“液压绞车电控保护系统改进”等技改项目,都促进了矿井节支降耗目标的实现。
  
  技术升级 淘汰落后

  采访中,谈起“LED风电红尾灯”,李怀军有些兴奋,因为此项革新前不久获国家专利,成为他们的第四项获得国家专利的项目。
  井下运输架线车红尾灯属于警示尾灯,原来是用直流灯泡做成的。正常使用情况下,一个小班就要给蓄电池充电一次,有时司机忘了充电,架线车就不能用。“李怀军工作室”从地面风能发电机得到启示,创新出“LED风电红尾灯”,利用井下大巷的风力发电,可以一劳永逸地起到亮灯警示作用。
  此外,在淮北矿业获得合理化建议一级奖的“捕车器电源相位识别装置”、“机车防护门与电源闭锁装置”、“激光传感松绳保护器”等创新项目也实现了原来的技术升级。
  “李怀军工作室”被授予淮北市“劳模领跑团队”称号。(刘存根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