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推诿工人淡漠 安徽省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

15.06.2015  10:45

  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已经四年,我省职业病防治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传统职业病未得到有效控制,新职业危害风险又不断出现,从业者、用人单位和社会整体的防治意识淡薄,企业健康体检覆盖率比较低,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仍有不少‘坎’。”省职业病防治院副院长陈葆春说。

   旧的未去,新的又来”,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

  2014年,我省共收治职业病患者7734人次,诊断报告各类职业病新病例572例,其中,新诊断尘肺病459例,急慢性职业中毒46例。“尘肺病等传统职业病仍然高发。随着溶剂、新型生产材料等在工业中的不断应用,铟中毒等新型职业病逐渐增多。与2013年相比,去年新出现职业性森林性脑炎、高原性心脏病等病种,大大增加了职业病防治压力。”陈葆春说。

  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职业危害十分严峻。如今,从煤炭、冶金等传统行业,到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新兴行业都不同程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约占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是危害发生的重点领域。省职业病防治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如石料粉碎、土法炼铅、废塑料回收加工等行业职业病防治任务十分繁重。

  当前,职业病呈现明显的行业和地区集中趋势。从调查情况看,全省职业病发病仍以尘肺病、职业中毒为主,约占总患病数的93%。在2014年新诊断职业病例中,尘肺病所占比例超过80%,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淮北、淮南和合肥市,占新发病例总数的64.86%,以采矿业为主。而实际上,因职业病有迟发性和隐匿性特点,每年实际新发病例远高于报告数。

  此外,集中发生的典型病例时有出现,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 2014年,我省在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和畜牧业领域发生3起群体性职业病,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给企业生产和社会安定带来负面影响。

  “这些都表明,当前职业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防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省卫计委副主任杜昌智表示。

   单位推诿、工人淡漠”,当事双方都难免责

  “产生危害而不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是直接原因,产业发展水平不高、防护措施不到位、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差是客观原因,防治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不落实是根本原因,对防治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是深层次原因。”省安全监察局局长张海阁认为。

  根据规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需定期组织职工体检。2014年,我省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共对2360家用人单位开展职业人群健康检查,实检人数34.6万人,与2013年相比,企业数和实检人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但企业体检率总体仍较低,不少企业防治意识淡薄,甚至逃避监管。”据陈葆春介绍,我省从业人群约3000万,其中10%从业者处于劳动强度大、污染严重的工作环境中,“显然,实际体检人数与需接受体检人数仍有很大差距”。

  防治人员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往往一味追求生产利润,漠视员工的职业健康权利。“很多企业‘钻空子’、打‘擦边球’应付检查。比如,有1000名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一次却只安排10%的人体检,第二年再换另外一批人。如此轮流,便声称所有职工接受了体检。”陈葆春说。在用人方面,不少小企业通过大量使用临时工、轮换工、季节工,躲避法律责任,导致接触职业病危害人群大大增多。

  劳动者防护意识差也是职业病患者数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职业病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很多人平时自觉身体健康,往往忽视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高温作业时嫌戴防尘口罩太闷、接触化学品时嫌麻烦不戴手套、在噪声超标的车间里不戴耳塞,都是防护意识淡漠的表现。”陈葆春对此忧心忡忡,“我省每年约有800万外出务工人员,多从事职业危害较重的工种,其中相当比例的人不重视职业健康保护。流动职业人群问题,是目前职业病防治中的突出问题。

   地方保护、监管乏力,共筑“防火墙”需各方努力

  目前,我省职业病防治主要由卫计、安监、人社等部门负责。通过实施职业病防治规划、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等,近年来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截至去年底,全省16个市、2个直管县、90%以上县市区理顺了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基本形成“防、治、保”相结合的防治工作格局;建成职业病诊断机构33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149家,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家“每个市至少有1家职业病诊断机构,每个县至少有1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要求。 “但限于条件、经费等原因,监管工作仍存在缺失和漏洞,防治机构能力建设仍较薄弱,防治宣传没有深入到最基层,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陈葆春说。

  “我们编写了关于农民工防治职业病防护指导小册子,但发放和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外出务工农民仍不知晓。”省卫计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建议,职业病防治关口还要前移,在开展农民工培训时一定要加上职业病防护这一课,在“三下乡”等活动中也要增加相关宣传。

  不少地方政府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心态。“执法中,就算开了罚单,能不能罚、罚多少是另外一回事。一些企业老板在当地能‘通天’,出了事,很快就有地方领导出面斡旋。”一位基层督查人员坦言。专家表示,很多职业病可防不可治,提升工艺是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根本途径,“地方政府应提高对新工艺、新材料的认识,在招商引资中严把关口,对有可能产生健康危害的项目要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从源头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针对目前我省安全监管、劳动监察网络尚不健全、执法队伍人员少且力量弱等现状,专家建议,各部门应加强协调,加快建立并完善行业责任制体系。对漠视劳动群众健康的企业,要坚决严厉处罚。“今年,我们将突出重点危害因素、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组织开展攻坚战,下大力气整治高危粉尘、高毒等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职业病危害。今后,各地每年都要选择1至3个重点行业进行治理,并实行跟踪监管、动态管理。”张海阁表示。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王慧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