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点经之P2P网贷 “跑路潮”未落“淘金潮”又起

04.08.2014  12:42
导读:一段时间以来,P2P 平台跑路事件频发,而监管层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即将落地的消息,也让P2P 行业站在了风口浪尖。这个目前无准入门槛、无监管、无行业规范的行业或许会迎来全新局面。

一段时间以来,P2P 平台跑路事件频发,而监管层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即将落地的消息,也让P2P 行业站在了风口浪尖。这个目前无准入门槛、无监管、无行业规范的行业或许会迎来全新局面。

>>>现状    跑路潮与投资潮并存

不少市民对P2P行业的直观印象,可能是从它们的“跑路”开始。2013年10月以来,P2P似乎迎来“跑路潮”,几乎平均每天都有1家P2P平台陷入资金问题或是倒闭。

让人奇怪的是:一边是跑路频现,一边则是各路资本大举进入。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14家A股上市公司涉水互联网金融。“显然这是因为这个行业前景巨大。”最近在合肥刚刚上线的阳光易贷网贷平台人士就表示,基于该平台线下300多家加盟店、年交易额140亿元的“资本”,网贷平台上线前就有几家风投在寻求合作。

据他介绍,目前,仅仅在合肥,从事P2P业务的各类大小门店、平台就有600家。除了民营资本外,传统金融阵营也在很早时候就已入场。记者发现招商银行早已自建平台,在官网试水P2P业务。

国资方面,今年5月,属于陕西金控旗下全资子公司的金开贷上线,成为首个国有独资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6月,我省首家具有国资背景的P2P网贷平台——“德众金融”正式上线。

>>>困境    “三无行业”缺信任票

目前,做一家P2P网贷平台,公司注册手续并不复杂。而且,与银行等理财产品相比,P2P凭借动辄15%~25%的收益率、极低的门槛,受到普通投资者追捧。不过,P2P现在却处于“三无”的尴尬状态: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

“我们也不知道谁是我们的监管方。”合肥一家P2P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合工大管理学院何建民副教授表示,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形式,这么多年来政府给予P2P极大的空间。在他看来,银监会作为监管方的思路已逐渐明晰,P2P多年“无监管”的局面即将成为历史。

而从P2P内部模式来说,信用系统的不完善,几乎成为其发展最大的硬伤。据了解,国外的P2P企业可以对接金融征信系统,由于信用市场发达,风控较为成熟,资金安全也能保证。

而国内P2P则不然,很多领域是数据孤岛,比如婚姻、房产等。征信不发达,直接制约了P2P行业的信用评估、贷款定价和风险防控。

有合肥的P2P企业人士无奈吐槽,“有些小微企业能按时还银行贷款,却不还我们的贷款。”这是因为企业在P2P平台的违约信息不能进入央行征信系统,违约成本低。

>>>未来    监管靴子落地促洗牌

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银监会权威人士已表示目前正在研究P2P监管规则,将尽快出台。有业内人士预计,新规有可能于8月份出台。

截至目前,关于P2P的四个监管方向已经确定:不会进行牌照监管,而是采取备案制;平台不能进行项目担保;资金必须进行独立托管;必须向监管部门披露逾期数据。

在合肥经营多年的某P2P企业负责人喻海泉表示,政府的有效监管将有助于行业告别良莠不齐局面。目前P2P平台的火爆,与当年团购网的“千团大战”相似。随着政府监管的加强,未来或许会形成多个阵营。

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P2P第一梯队将是大资本梯队,产品收益率基本锁定在7%~10%,主要与银行理财及保险竞争;第二梯队是互联网销售平台,收益率10%~15%,与信托、担保公司竞争;第三梯队是自主业务,收益一般在15%~25%,与小贷公司竞争;第四梯队是纯民间借贷体系,收益在25%以上,风险较高。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胡霞利 王天昊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