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PM10浓度连续三年下降

03.06.2017  09:26
安徽省PM10浓度连续三年下降 - 徽广播
来源: pic.ahrtv.cn

  中安在线讯据安徽商报消息6月2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2016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公报显示,我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全省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连续三年下降,水质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有所好转,但仍有16条河流为劣Ⅴ类。据介绍,今年年底前我省163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大气]PM10下降但优良天数比例降低

  公报显示,全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连续三年下降,2016年PM10年均浓度为77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22.2%,比2012年下降2.5%。PM2.5年均浓度下降3.6%,臭氧年均浓度上升32.1%(仍在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以内)。

  虽然PM10\PM2.5均下降,但是优良天数比例也在下降。统计显示,2016年,全省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4.3%,与2015年相比下降3.6个百分点,安徽省环保厅厅长汪莹纯解释,优良天数比例下降一是受季节影响,其次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难以改变,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全省仅黄山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此外,我省污染物浓度呈明显季节变化特征,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浓度夏季最低、冬季最高,臭氧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水质]全省仍有16条河流重度污染

  据介绍,2016年,全省101条河流、29座湖泊水库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与2015年相比(以可比的246个断面计算),2016年,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有所好转。淮河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长江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巢湖湖体全湖平均水质轻度污染,环湖河流总体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优。

  汪莹纯介绍,我省仍有16条河流重度污染,其中10条为入境河流,境内河流6条,分别为淮河流域的龙河、巢湖流域南淝河、十五里河、店埠河、派河、双桥河。

  据分析,河流重度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生态基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不彻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进度慢,企业违法排污时有发生。

  今年9月底前,我省将建立省市县乡河长管理体系,连续3月不达标的河流将涉水项目环评限批。此外,今年年底前,将督促全省163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020年底,城市和县城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2017年底前,禁养区内5721个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全部关闭或搬迁。

   [酸雨]去年安徽7个城市出现酸雨

  2016年,全省平均酸雨频率为10.9%,合肥、滁州、宣城、池州、安庆、铜陵和黄山等7个市出现酸雨。全省平均降水pH年均值为5.68,其中,铜陵和黄山市为酸雨城市(降水pH年均值分别为5.19和4.98)。

  与2015年相比,2016年池州市酸雨频率下降16.6个百分点,酸雨污染状况明显好转。铜陵、黄山和安庆市酸雨频率分别上升28.5、23.8和9.1个百分点、酸雨污染状况有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