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活动主题突出特色 安徽科技活动周精彩纷呈

17.05.2015  07:24

  ◆ 5月16日,机器人演示吸引了众多小“科技迷”。 5月16日至17日,中科大举办“科技周”活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校博物馆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对公众开放。记者徐旻昊温沁 通讯员陈珉摄

  5月16日,以“创新创业科技惠民”为主题的2015年安徽省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技资源开放、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科技服务基层等四个方面的科普宣传活动在全省各地同时展开。

  今年,我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突出特色,向公众展示安徽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普产品,普及科学知识。在安徽大学,科技达人成果展集中展示了该校学生科技发明、创新制作和艺术设计作品等创新创业的新成果和新风貌。在芜湖,20户左右重点企业的重大科技成果展宣传、展示该市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在蚌埠,通过“聚焦科技——影像诠释蚌埠市科技创新人才与成果”摄影展,展示蚌埠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艰苦探索、锐意进取的风貌。

  现场互动和亲身体验一直以来都是科技活动周上最受欢迎的项目。今年,中国科技大学向公众免费开放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校博物馆等3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同时开放化学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8个科普点,以及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相关实验室。广大群众通过多媒体演示、科普教育影片滚动播映、科普讲座和科普知识问答、互动游戏等活动,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此外,今年的科技活动周还进一步下移科技活动重心,面向百姓生产和生活科技需求,服务基层。继续开展“科普大篷车”进社区、特色医疗健康服务进社区等科技惠民服务;同时,通过组织专家赴金寨县开展食用菌技术培训及咨询活动等,搭建科技服务公众的社会大平台,引导科研机构、大学科技人员和科普志愿者,送科技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

  活动周期间,我省还充分依托“安徽科普网”“安徽科普”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启动网络科技活动周,继续搭建常态化的科普展示和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公众支持和参与科技创新,提高公众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