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法院:着力破解“执行难”题 维护司法公信与权威

29.01.2015  17:34
 

  安徽法院网讯  众所周知,“执行难”仍然是困扰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焦点难题,也是人民群众反映极为强烈、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改进司法作风,让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

  我们通过“带着微博去执行”活动,在新浪官方微博上以图文并茂形式真实记录执行工作全过程,公开各种执行措施,向社会展示法院案件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今年,我们还首次邀请新闻记者共同见证执行,让记者的镜头与网友们共同见证法院执行工作历程,一起体会执行法官的困难与艰辛。

  二、健全长效机制,促成全社会支持法院执行新环境

  加强执行指挥中心建设,目前,已经同16家联动单位、5家专业银行建立了“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合作机制,全方位查控“老赖”。为督促各部门、各行业共同关心和支持法院执行工作。主动加强与各乡镇之间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社情民情熟悉的优势,建立延伸至村、组和社区组织的三级协助法院执行工作网络,化解社会矛盾。

  三、设立诚信机制,让守信者赢失信者亏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被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即通过全国统一的名单库在互联网公开,或通过公告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公布,将被执行人的失信信息数据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等定期通报,由其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等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

  对执行案件中的“老赖”要集中执行力量和警力,有针对性地依法采取拘传、拘留、扣押、搜查等强制措施;对规避执行、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采取限制出入境、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开曝光等措施,提升办案质量与效率。结合集中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等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加大执行力度,灵活运用执行强制措施,切实解决执行难案,维护司法公信力和法律权威,最大限度地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救助机制,让特困当事人倍感司法温暖

  多年来,为切实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我们积极探索建立特困群体案件执行的救助办法,以及执行救助与其它社会救助的衔接,形成困难群众执行救助机制,更好地解决当事人生活困难。

  五、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社会支持法院执行工作氛围

  创新宣传手段和载体,充分利用法院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络媒体,广泛宣传法院执行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普遍关心、理解和支持法院执行工作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公民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自觉性,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增强法治观念,为执行案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