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法院四篇论文在全国法院学术研讨会上获奖

15.01.2016  14:15
 

  安徽法院网讯        在刚刚揭晓的全国法院第二十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评选中,马鞍山法院共有4篇论文获奖。其中市中级法院赵庆飞、陈刚撰写的《刑事损害赔偿在量刑适用中的实证分析——以596份刑事赔偿案件裁判文书及1516份问卷为样本》以及市中级法院汪哲、雨山区法院魏凌雪撰写的《从法治走向善治:国家治理转型中的法院——以法院参与中央及地方治理为视角》荣获二等奖;花山区法院骆德斌、杜谦撰写的《脚下的路与未来的方向:法官员额制改革视域下基层法院法官助理制度的现实构建——基于我国法官助理制度十六年试点历程的实证分析》以及花山区法院鲁昌松、博望区法院陈刚撰写的《情无边严有界,“情节严重”的量化及均衡研究——对《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七条的思考》荣获优秀奖。

  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是法院系统调研方面的最高赛事,为全国法院所瞩目,竞争异常激烈,堪称法院系统“奥林匹克”盛会。今年,经省高级法院层层筛选、严格把关,该市法院最终选送到最高人民法院参加本次学术讨论会评选的论文共计9篇。为了确保评审水平和质量,组委会组建了由资深法官、法学教授等专家组成的“全国法院第二十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评选委员会”,实行匿名评审、一稿三评、独立评审、同行评审、同题(类)择优推荐制度,分15个小组对参赛论文进行了评审。同时,为了保证学术论文的评选质量,组委会办公室对每一篇推荐获奖的论文均利用专门的检测软件进行了原创性检测,从文字复制的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综合进行了甄别,对复制情节较轻的论文作降等处理,对确定为抄袭的论文取消获奖资格。

  多年来,马鞍山法院一直注重加强学习型法院建设和法院文化建设。尤其是新一届中院党组围绕综合审判业务职能,拓宽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调研工作。依托“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实践基地”,构筑高层次法官培养平台,在最高人民法院年度学术研讨活动中,该市中级法院连续13年名列全省法院前列。促进理念更新,培育前瞻性思维,组织81名资深法官赴上海交大,参加商事专业调解高级研修班。加强审判理论研究,积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诉讼证据规则研究”课题项目,中标并完成全省法院2015年重大调研课题,积极申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司法理论、审判调研重大课题,并再次中标。注重成果转化,独立完成的最高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疑难问题研究”课题,被“两报一刊”发表,并出版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