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法院依托内网信息 执结一起七年难案

15.07.2014  18:09
 

  安徽法院网讯  执行中,人难找,财产难查,案难办问题十分突出。作为被执行人,其负有履行法律文书确定法律义务的责任,但是案件进入执行阶段,一些“老赖”则选择各种逃避执行方式来规避执行,成为导致“执行难”问题的突出因素。宿松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执行工作方法获取执行线索破解执行难。近期该院就利用法院审判管理软件系统发现被执行人行踪,从而将其擒获。

  2008年5月15日被执行人邓某从宿松县柳坪信用社贷款3万元,贷款到期后邓某不但隐匿财产,而且隐藏下落,从而致使执行案件陷入僵局,长期无法执结。2014年7月初该院执行局集中将被执行人姓名输入法院审判管理系统筛查,发现邓某正在该院起诉离婚,其离婚案件于当月11日上午8点半在该院民三庭开庭,邓某作为原告将会到庭应诉。得知这一线索后,7月11日上午执行法官前往民三庭,将正在处理离婚案件的邓某当场擒获。邓某在强制措施的威慑下主动与申请执行人协商,并当场将所欠银行本息全部结清,至此一件欠贷近七年的案件顺利执结。

  该院执行法官在工作中本着司法为民的理念,在面对每一个案件时,总是多渠道、多途径获取被执行人相关的银行存款、计划生育、审判管理等各种信息,做到信息共享。这就像是给法官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可以更好地发现“老赖”的蛛丝马迹,真正实现打击“老赖”的高压态势,有效扭转信息不通的被动局面,执行工作步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