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法院:以备考迎战的状态直面司改

20.07.2015  11:48
 

  编者按:“顺应改革的大趋势,奏响改革的最强音,凝聚改革的正能量”,这是张坚院长在第二轮司法改革拉开帷幕之际的动员令,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探索之路依然漫长。基层法院的法官,他们天天要与案件打交道,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正是这种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基层法官,使他们能更直接地面对司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促使着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丰富多彩的理论思考和制度设计。为此,我们采访了颍上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常生,听听他对司法改革都有哪些思考与建议。

  安徽法院网:常院长,您好!您觉得在司法改革中,基层法院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常生:我最近在《人民法院报》上看到了张坚院长的《勇于担当起司法改革的使命》文章,我感到非常振奋,倍受鼓舞。它不仅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文献,同时更是我省法院系统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遵循。张坚院长通过对新一轮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司法改革试点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推进司法改革应当把握的重点问题的分析,为全省法院,尤其是我们基层法院的司法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尚未为试点的基层法院,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司法改革相关文件,以及张坚院长重要文章精神实质,要以备考的紧迫感和备战的临战姿态,绝不能坐享其成,而要主动作为,主动迎战,不坐等接纳,以实际行动积极投入司法改革。

  我们要以备考的劲头“拾遗补缺”,整装待发。一是“排队点名”,看看在人才资源配置上是否合理。人才,是法院发展的主要依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是要对人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不同层次的人才能各得其位,各尽其能。作为人才资源本就缺乏的基层法院,我们将在对本院人才资源现状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从更好地完成各项审判工作任务的目的出发,分别采取按专业能力、按岗位需要等形式,对有限的人才资源,重新进行优化配置,力求达到符合司法体制改革的原则和精神,为即将实行的法官员额制做好铺垫。

  二是“翻箱倒柜”,查查制度建设上有无漏洞。制度是一个法院管理的抓手,制度建设具有承继性。基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院情,我们不可能复制一套完全适合本法院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我们对过去制定的,以及当下现行的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对于不符合司法改革要求的要及时废除,对于尚未建立的且又是司法改革需要的要尽快建立健全,力求做到现行法院管理制度的科学有效,能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必要准备。

  三是“筛查监控”,看看本院的审判管理是否到位。在第一轮司法改革中,“审判管理流程”引入法院审判管理,有效地规范了法院审判和执行,对于促进司法公正和效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中发现也存在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地方,如过于追求某些指标的达标而导致形式化,立案制度的不合理导致有些纠纷不能及时进入司法解决渠道,等等。因此,分析发现问题,完善审判管理,应当是司法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四是“清点家底”,核实物质基础建设现状。物质基础建设是基层法院建设的一项重要方面。多年来,由于地域差异,以及法院物质基础建设投入的多元性,致使一些法院的建设或设施存在产权不明晰问题。如我院的前期的“两庭建设”,还有部分已被撤销的基层法庭存在不动产搁置,在当前司法体制改革急锣密鼓的形势下,很有必要进行妥善处理。我们不仅要想到,而且要做到,把可能解决的问题提前消化,不能带着问题或包袱归属人、才、物的“省统管”。

  安徽法院网:司法改革过程中肯定会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对于这些困难,您觉得基层法院应该如何应对?

  常生:改革进入深水期,困难是必然存在的。李克强总理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面对改革路上的荆棘,我们要以迎战的姿态未雨绸缪,沉着应对。

  一是提高认识,进行思想再动员。第一轮司法改革以来,我们认真学习了四中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司法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进行思想动员发动,广大干警对司法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基本的认识;目前进行的第二轮司法体制改革,已经将司法改革进程推进到了深水区和攻坚克难的阶段,我们必须对新的形势有新的认识,进行思想再发动,再动员,确保法院队伍在政治上坚定不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紧紧跟上改革的步伐。

  二是未雨绸缪,坚持问题导向做文章。张坚院长在文章指出:“当前,少数法院存在的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不廉洁的问题,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其中一些问题与司法体制的不合理、不科学有关;有些问题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潜在性……”。基层法院处在审判工作的一线,我们一定要切实按照张坚院长的要求,围绕“六难三案”认真查摆问题,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为完善我省法院司法体制改革方案多提供些第一手资料。

  三是防范未然,做好应急预案。司法体制改革涉及诸多利益格局,对于基层法院来讲,重中之重是法官员额制的构建和落实问题。我们必须要在广泛宣传、贯彻、执行相关改革方案和纪律的同时,认真分析本院队伍建设的整体状况,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诸如搞攀比、闹情绪、争名额、跑调离等问题,做好应急预案;我们要求,党组成员要按照拟定的工作重点部门和人员,明确分工,严格履职,不得懈怠,要争当改革的先锋,做干警的表率。

  四是沉着应对,确保改革进行。张坚院长指出:“在深化司法改革的进程中,身处执法办案、司法为民一线的基层法院,更肩负着改革“试验田”的重任”。他还指出,目前我省基层法院有四个“80%”值得关注:案件总量的80%,级别管辖调整下移的80%,新增长案件的80%,以及干警流失总数的80%。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一线指挥,坚持身体力行,冷静处理相关司法改革遇到的问题,保障改革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安徽法院网:对于司法改革的未来,您怎么看?

  常生:我们常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用这句话来形容司改的未来再好不过了。我相信,只要我们以必胜的信心攻坚克难,迎接挑战,我们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顺应改革的大趋势,奏响改革的最强音,凝聚改革的正能量”,这是张坚院长对全省法院全面进入第二轮司法改革状态的战前动员令,我们必须积极响应和认真贯彻执行。当下,我省司法改革的方案已经中央批准,时间表已经拟定,冲锋号已经吹响。我本人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院长,能够带领全院干警搭乘这艘司法改革之舟,向着希望和梦想航行,我本人是庆幸的,我们的干警是庆幸的!

  “风物长宜放眼量”。司法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胸有改革大局,依靠群体的智慧,牢固树立必胜信念,任何艰难都不能挡住我们改革的脚步,任何障碍都不可以成为我们退缩的理由。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善于作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作为共和国的人民法官,在当下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面前,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服从大局,加强学习,带好队伍,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我们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逢迎改革大势,以优质高效的工作成绩“见面交单”,以出师必胜的信念迎接挑战,以全新的“现代速度”与“新制”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