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邦平副厅长赴颍泉区调研指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

18.08.2014  18:24

      8月13日下午,省民政厅副厅长孙邦平到颍泉区中市街道办事处坎河社区开展定点扶贫调研。 调研组一行深入社区,实地查看了解社区基础、社情民意、贫困现状等基本情况,并召开了座谈会,听取社区负责人和群众代表情况介绍。坎河社区位于中市街道办事处西部,老泉河穿境而过,两面环水,全社区辖7个居民组,人口4286人。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形成的低洼地,辖区内及对外道路交通不便,人均耕地少,近几年来,坎河社区经济社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仍没有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全村现有贫困人口496人,居民人均纯收入3989元。
      孙邦平副厅长在社区座谈时指出,扶贫工作对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关键还要依靠贫困地区自身增强“造血”功能。坎河社区要致力于打造一支坚强有力、能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导班子,要有明确的发展思路,要有扎扎实实的措施,有要良好的发展氛围。当前,要把社区的自身优势和发展面临的困难厘清,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制定出具体的扶贫方案,按照先易后难,逐项抓好落实,努力改变社区贫困落后面貌。
      14日上午,孙邦平副厅长听取了颍泉区委、区政府和民政局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扶贫开发及民政工作的情况汇报,对颖泉区委、区政府的扶贫开发和民政工作,以及区民政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对下一步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四点要求:
      第一,作为民政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意识。民政一头连着民,一头连着政,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政府部门,党和政府许多惠民利民的政策是通过民政部门来落实的。因此,作为民政人,一定要强化群众观念和为民服务意识。一是要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民政对象大多是困难群众,是需要社会给予关心和帮助的弱势群体。带着感情做事,带着责任工作,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前提。二是要用好我们手中的权力。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全体公民的共有权力集中起来,赋予我们行使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一定要有敬畏感。权力又是一把双剑,用好了可以造福群众,用不好就会祸及社会和自身。我们一定要公平、公正地用好权,多为群众办实事。三是要善于倾听群众呼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做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群众最需要什么。对于群众的合理诉求,民政部门的同志要敢于仗义执言,为民政对象鼓于呼。民政部门的同志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就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树立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良好形象。
      第二,按照市委、区委的部署,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做细、做实,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决不能空对空、搞形式、走过场。确保实效、取信于民,这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的一条成功经验。因此,在下一步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继续认真抓好以下环节:一是要遵循“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必须在思想上、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心跳要加快,身体要出汗。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决不能以“老好人”的心态“骑墙式”搞活动。二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能不能坚持带头、当好表率,自我批评、积极整改,直接影响到“四风”问题的解决效果,直接关系到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三是要坚持开门搞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每个环节都是要组织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和评议,不搞“闭门修炼、体内循环”,这样群众的感受就会真真切切,解决的问题就能实实在在。四是要将群众得实惠作为活动目标。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归根到底是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群众得实惠。当群众真实感受到党员干部是在真心实意为民谋利益,人民群众就会对教育实践活动热情支持,就会对我们党更加信赖。
      第三,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用制度化建设保证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长效化。同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相比,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范围广、领域宽、数量大,与群众贴得更近、联系更直接,被称为“开在百姓家门口”的活动。基层单位干部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直接关联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应当说,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恪尽职守、真诚为民的,但确有一些害群之马在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危害党的执政之基。这就告诉我们,严纲纪、正作风是一场大手术,唯有伤筋动骨,才能从根本上激浊扬清。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斗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变种又会冒出来,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因此,习总书记告诫全党: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成风气不在一朝一夕,改变风气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抓作风要成为我们永恒的主题。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让“软建设”成为“硬约束”,从根本上改变 “生态环境”,铲除歪风邪气滋生的土壤,使作风建设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
      第四,要以“三严三实”的要求,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既讲了为官做人的道理,又提出了干事创业的要求。民政工作职能范围宽,服务特殊群体,秉承着中华优良传统和先进文化,是德政工程、良心工程。民政干部处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所做的工作与群众路线同宗同源,尤其要头践行习总书记的“三严三实”要求。如,在为官方面,就是要涵养道德,全面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把民政对象当亲人、当家人,时刻心系群众安危、衣食冷暖,有困难和需要,第一时间出现,尽力排忧解难。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检查机制,加快制定民政部门“权力清单”,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主动接受纪检、财政、审计部门监督,畅通社会、媒体和群众的监督渠道。在干事创业方面,要全面提升民政的转型发展能力。一方面,要立足担当,狠抓重点任务落实。如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维护涉军群体的合法利益、夯实民政基层基础等,圆满完成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立足长远,回应社会热点,推进民政事业科学转型。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项利益矛盾逐步凸显,很多社会资源急需进入大民生领域,这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千载良机。我们如何刺激群众需求民政,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民政,如何激发市场发展民政,是民政转型发展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民政工作者进一步更新思维模式、改进工作方法。
 
 
 
 
 
 
上报单位:救灾处
信息作者: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