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攻坚 守护蓝天

12.01.2015  11:05

  改善空气质量非一蹴而就,但事在人为,真抓真管用、实招见实效。过去的一年,我省强力推进生态强省建设,铁腕防治大气污染,成效在年末初显,相比2013年同期,重污染天数减少;完成年度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完成国家下达的黄标车、燃煤小锅炉年度淘汰任务。

   打响持久战——

  铁腕治理,超额完成年度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

  “站近一点,眼睛看这边,保持微笑!”2014年年末,巢湖北岸观景台,俨然成了婚纱摄影外景基地,蓝蓝长空,白云悠悠,无际湖面,波光粼粼,绝美景色为一对对幸福新人作背景。摁下快门后,摄影师张晨感叹,空气真不错,在巢湖边拍外景美极了。前些年同期,雾霾重重,想拍如此美景简直是奢望。

  “我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看看外面空气怎么样。”供职于合肥市环保局的夏云起坦言,身处环境保护一线,为环境质量绷紧弦,入冬以来,空气质量相比2013年改善不少,但大气污染非一日形成,治理亦需打持久战。

  和张晨、夏云起一样,很多人有这样的直观感受和期待,尤其是2014年12月,重污染天数少了。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佐证了这一点。以2013年12月合肥市为例,当月5天严重污染、13天重度污染、5天中度污染,雾霾可谓频繁来袭,PM2.5最高值达到404微克/立方米;而在2014年12月,19天良好、11天轻度污染、1天中度污染,PM2.5最高值135微克/立方米。从2014年9月以来,该市空气质量已连续4个月优于2013年同期,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

  合肥空气质量对比数据,是全省大气污染防治的一记注脚。“一方面是气流运动相对频繁,另一方面是各地治污,大环境、小环境共同改善。”夏云起分析说。

  天帮忙,人努力。2014年,全省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0%,超额完成年度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全年秸秆还田面积4010万亩,比2013年翻了一番多,夏秋两季火点数同比下降69%;淘汰29.4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燃煤小锅炉3345台,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改善空气质量非一蹴而就,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是一场守护蓝天白云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推行“双考核”——

  明确责任主体,每月公布排名,环境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防治纳入政绩考核

  大气污染防治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牵动着省领导的心。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学军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要自我加压,真抓实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协调统一。

  2014年伊始,江淮大地打响呼吸“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相继推出。我省提出防治目标:到2017年,9个以上的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优良天数逐年提高。力争到2022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年,省政府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印发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明确每项重点工作的省直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逐项扎实推进;出台考核办法,明确各市、县政府是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对各地环境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行“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未通过考核的,实施约谈、限批、问责等处罚措施。

  为督促落实防治措施,省政府加强调度督查,建立了由常务副省长担任第一召集人、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省里多次开会研究重点任务,组织督查暗访,逐市列出问题清单,督促落实防治措施。此外,联席会议办公室每月在《安徽日报》公布各市PM10浓度排名,形成舆论监督压力。

  各市、县政府也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地方实施、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联动机制。高位推动、综合施措为实现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

   治污抓源头——

  管住工业烟囱、工地“烟囱”、机动车“烟囱”等污染源,秸秆禁烧力度空前

  治污抓源头。围绕工业企业、城市扬尘、秸秆、黄标车、小锅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症结,各地重拳出击,向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宣战”。

  因矿立市的铜陵,经历重工业开发后,燃煤冶炼等传统型污染叠加。2014年,该市将大气污染防治纳入民生工程,打响环保战役,一批“污染大户”被撼动。 “烟囱”林立的横港扫把沟工业区,一批企业被督促整改:富鑫钢铁新建物料堆场,削减粉尘排放;金隆铜业增设硫酸尾气脱硫系统等等。曾经跑冒滴漏的化工企业、灰尘飞舞的码头,经过更新环保设施等措施后,污染状况有了好转。

  机动车“烟囱”是灰霾天的“元凶”之一。而在机动车家族里,黄标车是排污“大户”。向黄标车“亮剑”,各市在繁华城区划出限行区,全省形成连片限行格局,省暨合肥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淘汰黄标车。根据计划,3年内全省范围内的黄标车将绝迹。

  大气污染防治,秸秆禁烧更是一场攻坚战。近年来,每逢午收秋收,“秸秆怎么办”便成为丰收的烦恼。如何疏解秸秆之困?2014年,全省各级财政共计投入30亿元奖补资金,引导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

  淮北平原上,小麦主产区萧县拥有115万亩麦田,在午季秸秆禁烧中实现“零火点”。萧县环保局负责人说,推广机械化全量还田是解决之道,但若留茬高,妨碍播种,农民还是得烧。县里为此专门规定,留茬高度12厘米以下,并且加强督查巡查,分片包干,压实责任。综合措施见效,田块里“烧不起来、种得下去”。放眼全省,全年秸秆还田面积比2013年翻了一番多,火点数大幅下降。

  “大气污染治理困难还很多,形势还相当严峻。”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工业源、移动源和各类扬尘污染防治为重点,开展持久战。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夏胜为 穰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