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绘写治水新篇章

29.07.2015  18:51

  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水也是生态环境的核心。水环境保护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化和发展,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对于提升地方形象、优化投资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品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肥东县在贯彻落实“河长制”推进流域治理以来,成立了“河长制”实施领导小组,明确乡镇、县直单位职责和整治目标,最终实现“水清、流畅、岸绿”的目标。

  强化领导 提升管理

  面对河道环境的变化和河水的恶化,肥东县委、县政府严格落实“河长制”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建立起责任明确、分工协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各级河长定期走河,实现在“走河”巡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机制、形成长效的工作运行方式,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同时做到“小问题督办解决,大问题调度解决”,县政府分管负责人每月调度一次。县环保局对日常巡河检查发现的问题即时下达“河长制”督办通知书,要求各乡镇限时整改。肥东县不仅出台了《肥东县落实“河长制”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依据各河道实际整治情况,对河道责任人(河长)实施严格考核,而且把河道的污染源整治作为河长的工作责任。县河长制办公室对所有的污染点逐一登记,制订工作台账和管理目录,由乡镇河长牵头负责污染源的整治,县河长制办公室日常巡检督查,边督查边交办问题。同时把河道的保洁作为河长能力水平的考量。巩固好河道清理成果,抓好河道常态化管理。落实保洁员管理河道日常清理工作,要求各村都要确定若干名保洁员。目前,全县所有河道都配备了专职、兼职巡查保洁员,全面开展巡查、保洁工作。把河道水质的提升作为河长的成绩单。环保部门对断面的水质实行“一月一监测、一月一公示”,用检测数据说话,促使各乡镇时刻关注河道水质,积极主动查找污染源,消除污染点,及时解决影响水质的各种问题。

  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实现“河长”全覆盖,明确目标,建立机制,责任到人,加强项目源头治理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形成了“县、乡、村、居”四位一体、上下联动治理格局。

  协同合作 合力治水

  水环境治理不是哪个部门的“独角戏”,肥东县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形成团结治水合力,一方面加强“河长制”办公室的指挥协调能力,切实履行“河长制”行政领导责任制,另一方面对环保、建设、发改、水务、农业、畜牧等成员单位责任进一步细化分工,快速响应,通力合作,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

  创新是工作不断推进的不竭动力,无论用在哪都适用。为了做好河长制管理工作,创新举措必不可少。除了强化日常检查督查机制,县政府还将重点河道排污口和污染源治理作为全年河长制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市环保局通报问题,建立台账,分时分类,针对一起,追查一起,解决一起,销案一起,不留尾巴,不留后患。自河长制开展以来实现主要河道沿岸排污口截污62个,关闭养殖场51家,拆除旱厕120多座,旱厕改造5个;拆迁店埠河沿岸住户800多户;清理违规开垦800多亩;清理围网捕鱼54个。对施口村南淝河入河口处、长临村回龙桥入河口及巢湖沿岸附近水体的蓝藻确定专人进行清捞,同时对店埠河店埠段安排专人负责全天候清扫、打捞、保洁。与此同时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垃圾清运联动机制,做到日产日清,积极开展了“清沟清渠、美化乡村”和“三线三边”等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店埠镇、撮镇镇老城区污水管网进行摸排,对未能接入污水管网的生活污水实行截污,投入1.1亿元新建县城雨污管网约70公里;投资3200万元在撮镇镇新建一座日处理能力5000吨的污水处理厂,铺设雨污管网长度约25公里,收水面积约25平方公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好河长制工作的同时,肥东县还紧抓国家“三河三湖”整治,全力谋划编报环巢湖区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积极争取各级各类资金。全面开展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全县共整治河道200多公里;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河道治理工程等稳步实施。截至目前,环巢湖生态示范区一期项目店埠河马桥段综合治理已全面完工。全县有20个项目纳入巢湖生态示范区二期工程,总投资22.2亿元。目前20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工程进度有序推进,预计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将于10月份建成并投入运营,污水管网总里程达82.86公里。

  伴随肥东县河长制工作的推进,全县河道变清,垃圾消失,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城乡环境明显改善,美好乡村基础得到了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