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区公益创投“四个一”助推养老服务提升

10.06.2015  11:19

      包河区积极拓宽养老服务渠道,将养老服务这项民生工程纳入社区公益创投,实现养老服务“四个一”既定目标,成绩显著。
      一是建好一个“蓄水池”。2014年筹集社区发展公益金800万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中:区本级财政按照上年度常驻人口5元/人的标准核定资金数,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约400万元),街镇按照2013年度预算内可用财力的1%核定资金数,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约400万元)。首届社区公益创投资金总盘500万元,资金来源于“包河区社区发展公益金”,重点资助社会治理类项目、社区营造类项目、专业服务类项目、志愿服务类项目、福利慈善类项目五大类项目。。
      二是搭好一个“竞技台”。公益创投旨在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着力扶持一批专业化社会组织,培育一批领军型服务人才,打造一批优质公益服务项目。公益创投明确了申报方式、申报主体、承接主体、资金使用、项目要求、创投程序等,参与申报的社会组织“同台竞技”,自选“哺育模式”,为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在项目征集阶段,加强与省内社会组织联系和省外社会组织引进合作,通过通知公告、定向邀请、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向省内外80多家社会组织发出“橄榄枝”,其中养老服务机构20多家,推介包河区社区公益创投,共收到省内外57家社会组织86份项目申报书,申报资金达2300多万元,其中有效项目申报书77份,经合肥市博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资料初审、项目优化、三轮筛选,共有42家社会组织66个项目(申报资金1158.3万元)进入项目立项评审环节。
      三是划好一个“标准线”。采取“政府主导、专业组织承接、实施第三方评估”的方式,统一评估“成材标准”,通过专家把脉,精心遴选优质项目。根据评审指标、评审规则等要求,从项目需求、项目设计、团队能力、财务预算、项目经验等五个方面,对66个申报项目逐一“过堂”,并随机实地走访、信息核查,形成专题考察报告。在综合考虑专家评审意见和实地考察报告意见之后,经过区项目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研究,资助了35个社会组织实施40个项目,资助资金总额454.85万元。其中涉及养老服务项目12个。
      四是打好一个“养老牌”。通过整合政府和社会等各方资源,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包河区养老公益事业的建设,推动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优化存量引增量。依托公益创投契机,做好养老组织孵化培育工作,成功孵化包河区大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包河区佰家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明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4家养老服务机构,同时引进专业老年人服务机构2家。做大总量提质量。着力推进老年服务专业化,探索养老服务多元化。涌现出众多养老服务项目,针对不同类型、层次的老人开展专业化服务。如GYBH-44牵手夕阳,爱在包河——社工介入特殊老人照顾项目,采用“职业社工+家庭成员+志愿者+养老员”的服务模式,通过社工介入,统筹特殊老人社区照顾体系的搭建工作,解决核心社会角色缺乏的问题,形成社工推动养老、家庭承担养老、社会支持养老的社区合作养老模式。GYBH-05——助巢计划”--高龄空巢老人社区关怀计划项目,针对社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上门关怀,健康监测,集体生日会等服务。
 


上报单位:包河区民政局
信息作者:邵小如 彭良浩